老北京话“膈应”和“嗝儿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北京话“膈应”和“嗝儿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2/07/27794381_1135536946.shtml
北京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词语,其中“膈应”和“嗝儿了”是两个非常有特色的表达。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带您领略北京方言的独特魅力。
“膈应”(ge ying)是一个表达不快、别扭、讨厌或烦恼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它被用来描述各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或场景:
- 在《渴望》中,“我不是怕你膈应吗!有钱再给你做一个(柜子)。”这里的“膈应”表示心里别扭。
- 在《穆斯林葬礼》中,“爱的力量,她听见这句话就膈应。”这里的“膈应”表示厌恶。
- 在《四海居轶话》中,“知道小力笨对自己的老婆起过意,多少有点膈应。”这里的“膈应”表示不痛快。
- 在《慈禧外传》中,“我让他高高兴兴到山东去自投罗网,岂不比在北京杀他少给我添些膈应。”这里的“膈应”表示添烦、添堵。
“膈应”有多种写法,如各应、硌硬、忾怏、隔膺、婴盈等。在人生中,最大的“膈应”莫过于死亡,而北京话中关于“死”的说法多达20种。其中,“嗝儿屁着凉”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幽默的表达。
这个表达不仅在民间使用,就连大翻译家杨绛先生也在《干校六记·误传记妄》中使用过:“报载林彪‘格儿屁、着凉’后,干校对‘五一六’的斗争都泄了气。”杨先生当然明白这五个字的意思。通常我们不是将“嗝儿屁、着凉、大海棠”分开断句,而是将其作为一个词来使用。
为什么“死”被称为“嗝儿屁”或“嗝儿屁着凉”呢?金受申先生解释说,这是因为有些人死前会打嗝放屁,完成这套程序后才一命归西。邵燕祥先生则认为这可能是“望文生义”:咽气之前,腹中浊气上行发为嗝,下行泄为屁,两响定乾坤,归于一片清虚。虽然这未必是生理、病理的通例,但这种说法确实很有道理。
“嗝儿屁着凉”有讥讽称愿、解气的意味,常用于表示某人早就该死了。例如,在“九·一三”事件后,有外国记者向北京小学生询问林彪的消息时,得到的答复就是:“嗝儿屁、着凉、大海棠啦!”
“嗝儿屁”也可以简称为“嗝儿了”,“嗝”字需要读上声并加上儿化音。这个表达在北京方言中非常常见,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北京方言中“膈应”和“嗝儿了”这两个词语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它们不仅体现了北京话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也反映了北京文化的深厚底蕴。
热门推荐
生辰八字与婚姻:如何通过八字预测婚姻关系
三评《情绪疲惫的你》:女性群体的疲惫真相与自我救赎之路
PPT设计的五大原则及实用技巧
剧海拾光映童梦,戏剧教育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易学文化考试网:《周易》与现代科学有哪些相通处?易考难吗?
韩国棋院再让步!暂停违规罚目 中方:LG杯风波如何解决还在协商
游戏外设选购指南:从手柄到显示器的全方位攻略
比尔·盖茨倡导正念教育:每天10分钟,让孩子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
Bellman-Ford算法详解:单源最短路径的计算方法
全国高新区最新排名,青岛跃居山东第一
把吵架变成友好对话的“神奇魔法”:非暴力沟通
苏州美食文化:传统与创新并存
林字旁与耳字旁汉字的自然与感知之美探讨
组图:探索悉尼周末集市 美食文化及艺术品的完美融合
江门国企引领咖啡产业发展,打造“侨都咖啡”品牌
核查|艾滋病疫苗来了?是真的吗?
DeepSeek评判贺岁档:《哪吒2》封神《封神2》翻车《射雕》崩塌!
《红楼梦》中的玻璃制品:贾府何来这么多玻璃制品?
四川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网友亲身经历+分享旅游攻略!
厦门文艺海滨游:历史现代完美融合,攻略在手,畅游鼓浪屿与大学校园
胎压过高和过低,哪种对轮胎伤害更大?90%车主都错了!
从预防到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全程管理策略
脑炎后遗癫痫:治疗、评估与长期管理
白居易诗《望月有感》解析
菊花的象征意义与美丽(揭秘菊花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
孕妇催产运动的建议和方法
【洗衣用品大比拼】洗衣粉、洗衣凝珠和洗衣液,你选对了吗?
兴奋剂检查全流程详解:从通知到样本采集
稳定期=安全?错!慢阻肺患者必须懂的2个致命分期
怎样用肉眼鉴定蓝宝石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