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朝传统版《百家姓》,第142名,“童姓”的起源和历史,你知道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朝传统版《百家姓》,第142名,“童姓”的起源和历史,你知道吗?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LDV0PQG05566KML.html

童姓,一个源远流长的姓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童姓家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为这个姓氏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带您探寻童姓的起源、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姓氏的辉煌历史。

童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根据公开资料,童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 童姓起源于颛顼之后。颛顼之子号老童,其后以号为氏。再传至夏时,童律因随大禹治水有功,封于童,侯国,地在下邳,故地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南或安徽泗县东北。商汤灭夏时国灭,子孙为国名为氏。

  2. 春秋时期,宋国太宰荡叔,字叔宁,食采于童邑,其后以邑为氏。由于宋国地处中原,为齐、楚、魏所夹持,其子荡骀因出生于宋国,而为童姓。

除以上两种说法外,童姓起源还有涉及古代少数民族的改姓等。童姓在全国分布较广,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江苏、安徽等地为主要分布区。

童姓的迁移史可以从历史文献和传说中追溯到古代。根据公开资料,童姓的迁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源自春秋时期的宋国太宰荡叔。荡叔食采于童邑,其后人以邑为氏,形成了童姓。童姓的一支因避难而改姓为董,后分为童、董两姓,但他们都以“童氏宗祠”为祠,以此追溯宗族之源。

  2. 少数民族改姓。例如,蒙古族童氏、满族童氏等,他们在中国境内的迁移主要集中在近代。

  3. 明末清初以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童氏逐渐迁移到海外,其中以东南亚居多。

总体来说,童姓的迁移主要是由于历史战争、族群迁徙等原因所致。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等因素,童姓人口在全国各地分布不断变化。

童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2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悠久:童姓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源自颛顼之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童姓家族传承不断,族谱有序,这是童姓能够进入百家姓的重要前提。

  2. 人口规模较大:童姓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较大的家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在宋朝时期,童姓家族已经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姓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3. 地域分布广泛:童姓在全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江苏、安徽等地。地域分布的广泛性也为童姓在宋朝百家姓中排名提供了支持。

综上所述,童姓在宋朝百家姓中排名第142位,既体现了童姓家族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地位,也与童姓人口规模和地域分布等因素有关。

童姓的古代历史典故主要有以下几个:

  1. 童姓起源:童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根据公开资料,童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童是一个比较可靠的说法。胥童是风姓赫胥氏的后代,在晋厉公姬寿曼执政时期为晋国心腹大臣,曾导演了“晋灭三郤”的历史。他的曾祖父名叫胥臣,字季子,是晋文公姬重耳属下重臣。据《史记·左传》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大司空之职,职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据传,胥臣的曾祖父胥童还与周公旦之子伯禽是亲兄弟,周公旦让伯禽代他管理鲁国,而胥童的后裔子孙族人为避杀祸,纷纷迁逃四方,并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

  2. 童姓郡望:童姓的郡望有济阳郡、淮阳郡、南阳郡、陈留郡等。其中,济阳郡是较为有名的一个郡望,位于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一带,是童姓家族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之一。

  3. 童姓堂号:童姓的堂号有淮阳堂、授经堂等。其中,授经堂是较为有名的一个堂号,代表着童姓家族传承文化、重视教育的传统。

除了以上几个历史典故外,童姓家族还产生了不少名人和文化成果,如南宋时期的理学家、诗人童伯羽等。此外,童姓家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值得研究和传承。

与童姓有关的历史古籍主要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尚友录》、《后汉书》、《循吏传》等。其中,《通志·氏族略》是最为重要的史籍之一,记录了童姓的起源和传承历史。此外,《元和姓纂》等古籍也记录了童姓家族的一些重要人物和文化成果。

此外,童姓家族还产生了不少名人和文化成果,如宋代文学家、诗人童伯羽,清代画家童二树等,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作品也被记录在相关历史古籍中。

不同地区的童姓字辈如下:

  1. 安徽怀宁童氏字辈:“一启嘉世美永远佐国兴道宏荣宗尚德大定邦成”。

  2. 安徽广德、河南光山童氏字辈:“大前引力道正山光明仁家业世纪其昌”。

  3. 安徽全椒童氏字辈:“世三元䢁文德会家万宗恩泽沛福寿保安康松梧华堂秀俊杰久长存仁义礼智信忠恕继宜昌”。

  4. 安徽肥西童氏字辈:“祖功远立家庆广延常修尔业克绍先传”。

  5. 安徽无为童氏字辈:“洪文开万祀懋业达天朝忠孝传家宝贤才振国豪”。

童姓字辈是记录家族历史和传承的重要依据,不同地区的童姓字辈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地区的童姓字辈信息,建议查询相关族谱或历史文献。

童姓是一个相对较为罕见的姓氏,在当今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八位,人口约一百零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4%左右。童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省份,其中江苏省童姓人口最多,占全国童姓人口的近20%。

在童姓人口中,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约为52%。童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童姓的郡望有济阳郡、淮阳郡、南阳郡、陈留郡等,堂号有淮阳堂、授经堂等。童姓家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值得研究和传承。

总体来说,童姓的现状较为稳定,人口数量和分布地区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童姓家族的分布和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