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齐贤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忠诚、智慧和卓越的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更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和处事方式赢得了后人的尊敬。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张齐贤的生平事迹、轶事典故以及后世对其的评价。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迁居洛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重要职务。张齐贤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取得显著战绩。他在相位前后任职长达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司徒,谥号“文定”。著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等著作。
轶事典故
不忘旧恩
张齐贤年轻时家境贫寒,父亲去世时无法安葬,是河南县吏帮助他办理了丧事,张齐贤对此非常感激,始终以兄长之礼对待他,即使后来显贵也未曾改变。他的二哥张昭度曾经教导他经书,张昭度去世后,张齐贤上表请求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寺丞。张齐贤还曾经投靠太子少师李肃,李肃去世后,他亲自为李肃办理丧事,并在逢年过节时祭祀。赵普因此向宋太宗赵光义推荐张齐贤,但未被重用。赵普便在皇上面前讲述了上述事实,说:“陛下如果重用张齐贤,那么张齐贤今后感恩,一定会更加尽忠。”赵光义听后非常高兴,于是重用了张齐贤。
求一醉饱
张齐贤还是平民时,有一次身无分文,连住旅店的钱都没有。当时有一伙强盗在旅店里大吃大喝,其他住店的人都吓得躲开。张齐贤却直接走上前去作揖,说:“我是个穷人,想和各位一起吃个酒足饭饱,可以吗?”强盗们很高兴地说:“秀才你肯委屈自己,有什么不可以?看看我们都是粗人,还怕你笑话呢。”于是给他让座。张齐贤说:“做强盗的,不是卑鄙的人,都是世上的英雄。我也是一个豪爽的人,各位又何必参与呢?”他拿起一个大碗倒酒喝,一饮而尽,这样连喝了三碗。又拿了一个猪肘子,用手指分成几段嚼着吃,吃得像虎狼一样。这群盗贼都看傻了,都嘀咕:“真是个宰相的料子。要不然,怎么能这样不拘小节呢!改天管理天下,要记得我们都是不得已当了强盗啊,但愿能早点交这样的朋友。”都送上值钱的东西。张齐贤都收下了,满载而归。
激浊扬清
张齐贤家举行宴会,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张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张齐贤晚年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升迁了,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于是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张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张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因为我既然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必然有愧于我而无法再留下。”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人物评价
总评
张齐贤容貌丰硕,议论慷慨,有大略,以忠君为己任,留心刑狱,被他救活的人很多。喜欢提奖寒门隽士。他曾举荐隐士种放,使其得受宠待。张齐贤四次在两府、九次在八座(尚书)任职,以三公衔退休,康宁福寿,当时很少有人可与比拟,他晚年致仕后亦自称“四登两府九尚书”。但张齐贤为相时,兴起几宗大案,又与寇准互相倾轧,人们有时因这件事看不起他。
历代评价
赵匡胤: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进可使帗汝为相也。
赵普:①齐贤素蕴机谋,兼全德义,从来差遣,未尽器能。虑淹经国之才,堪副济时之用,如当重委,必立殊功。②齐贤德义,素为乡里所推,而又深知福业,谨择交游,中外卿士,举无出其右者。
赵光义:临事能断,好谋而成,再总枢机,备观献替。励蹇蹇之节,知无不为;体恂恂之规,动必由礼。而皆久积问望,深练谟明。……以昉画一之法,足以申昭旧章;以齐贤不贰之心,足以斟酌元化。 ②服膺儒术,防名清途。久参宥密之司,尝委折冲之寄。毎好谈于方略,辄自许于功名。
赵恒:早事先朝,历登二府。蔼然硕望,久服大寮。肆朕纂承,熟闻风采。爰旌旧德,俾赞鸿机。冠乎政庭,付以枢柄。使予垂拱而治者,兹有望于良弼也。
欧阳修:张齐贤形体魁肥,饮食兼数人,然其为相尝有边功,国朝宰相惟宋琪与齐贤知边事。
司马光:倜傥有大度。
王称: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较防正,为张绅所污而不辨;齐贤为同列所累而不言。嗟乎,君子哉!非甚盛徳蔑以加。此三人者,俱名宰相,又能引年谢事,优游林泉,以佚其老。其处进退之际,绰然有余裕矣
袁燮:祖宗之际,张齐贤入仕不十年而位辅相,钱若水由同州推官再朞而登枢筦。其余名臣若向敏中、石熈载、刘昌年、宋琪,皆自下位而擢之高位;张去华、王化基、范杲、杨大雅,皆由荐而置之要职。至于种放、孙复、胡瑗之徒,又起草莱而并跻显仕,此岂专用资格也。
脱脱:太宗励精庶政,注意辅相,以昉旧德,亟加进用,继擢蒙正、齐贤,迭居相位;复进黄中,俾参大政。而四臣者将顺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君子谓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校,蒙正为张绅所污而不辨,齐贤为同列所累而不言,黄中多所荐引而不有其功,此固人之所难也。而况四臣者皆贤宰辅,又能进退有礼,皆以善终,非盛德君子,其孰能与于斯?
王夫之:夫齐贤既知其不可,而不以去就争之,何也?呜呼!舍此,而宋之事无可为矣。
朱轼:齐贤之用兵,临敌制胜,变化若神。虽武夫徤将,有所不逮。及其涖民施政,(阙)清净务简易,去民所疾苦。是以所居民乐,所去民思,何其能也。两登政府,辄以事罢,其亦有未竟其用者欤?筹边事千里外,若眼见。使施行其言,裨益不少,无同所见者,故卒不行。古所称才士者,齐贤盖其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