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朽的漫画经典——《父与子》,是作者不屈的灵魂!

创作时间:
2025-03-16 14:26: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朽的漫画经典——《父与子》,是作者不屈的灵魂!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530A01BH600

《父与子》是一部诞生于纳粹时期的德国漫画,作者埃·奥·卜劳恩用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不屈的精神,创作出了这部温暖而幽默的作品。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位漫画大师的传奇人生,以及《父与子》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位用画笔反抗纳粹的艺术家

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希·奥塞尔,1903年出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自少年时代起,他就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从莱比锡艺术学院毕业后,他开始为《前进》报创作时事漫画,用画笔辛辣地讽刺和揭露纳粹党的暴行。

1932年,卜劳恩创作了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漫画:画面中央是一个高大的立像,背后却隐藏着丑陋的希特勒,配文是:“唉,我怎么显得如此丑恶。”这幅漫画充分展现了卜劳恩的讽刺才华。

《父与子》:困顿中的温暖之作

纳粹上台后,卜劳恩因讽刺漫画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寻求精神慰藉,他开始创作《父与子》。1934年,他以“埃·奥·卜劳恩”为笔名,在《柏林画报》上连载这部作品。

《父与子》的第一个故事是《糟糕的家庭作文》,描绘了父亲因儿子的作文而挨揍的场景。这个温馨而幽默的故事,很快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在1934年至1937年间,《父与子》连载了整整三年,为那个黑暗年代的人们带来了难得的欢乐。


卜劳恩讽刺纳粹的犀利画作

在绝望中坚守正义

随着《父与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纳粹党要求卜劳恩为他们创作美化政权的漫画。在生存与正义之间,卜劳恩选择了前者,但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厌恶。1944年,他因被指控对当局不满而被捕,在狱中选择自缢身亡,留下了绝笔信和最后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

精神的传承

卜劳恩的儿子克里斯蒂安继承了父亲的艺术遗产,整理出版了卜劳恩的画作。他惊讶地发现,《父与子》在中国也广受欢迎,影响了无数人。1937年,《父与子》以一幅父子化作月亮和星星的画面告别读者。2001年,克里斯蒂安去世,与父亲合葬,象征着永恒的团圆。


《告别》

《父与子》不仅是一部漫画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展现了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困境中坚守人性的美好。这部作品跨越时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感动了无数读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