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尿蛋白小于0.5g了,但是肌酐却越来越高?揭示5点常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尿蛋白小于0.5g了,但是肌酐却越来越高?揭示5点常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54431

很多肾病患者都知道,如果尿蛋白持续偏高,肌酐水平就容易上升;想要稳定肌酐,就需要将尿蛋白降下来。然而,有些患者发现,即使尿蛋白已经降低到0.5g以下,但肌酐水平仍在持续升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湘雅三院刘妍医生的专业解答。

1. 蛋白尿与肌酐升高的机制不同

蛋白尿:

  •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滤过屏障,仅有极少量蛋白质能进入尿液。
  • 当尿液中蛋白质超出正常范围(尿蛋白大于150mg/天或尿白蛋白超过30mg/天),即提示蛋白尿。
  • 蛋白尿主要衡量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质这类大分子溶质的通透性,其高低主要与滤过膜结构完整性和电荷屏障有关。

肌酐:

  • 与蛋白质不同,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肌酐可以随水分子自由通过滤过屏障进入尿液。
  • 肌酐主要衡量现存肾小球的滤过率之和,反映的是对水和肌酐等小分子溶质的通透性。
  • 肌酐高低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GFR受到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滤过膜总面积的影响。

正因为蛋白尿和肌酐升高的机制不同,它们的临床意义也不尽相同。

2. 蛋白尿与肌酐不完全平行

所有肾病进展至尿毒症一定会出现肌酐显著升高,但并非所有肾病进展至尿毒症都会有严重蛋白尿。

  • 间质性肾炎(如药物、感染等病因)的特点是损伤主要发生在肾小管和间质,通过压力传导导致肾小球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从而导致GFR下降,常出现肌酐显著升高。如果这类患者的肾小球损伤轻微,滤过屏障完整,尿蛋白往往不高。
  • 不同类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肌酐升高的速度和蛋白尿高低之间存在差异。例如,IgA肾病在尿蛋白1-2g时就可能快速进展,而膜性肾病在平台期尿蛋白1-2g时,可能处于部分缓解状态,几年内肌酐不会明显上涨。

3. 大量肾小球硬化,尿蛋白反而变少

在肾病晚期,随着大量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从肾小球毛细血管流经滤过膜的血流减少。这不仅会导致肌酐排泄减少,同时蛋白质漏出也会变少,因此会出现肌酐越来越高而蛋白尿反而变少的情况。

4. 发现太迟,肾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严重

肾病起病隐匿,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是肾功能不全,此时肾小管和间质已出现严重纤维化和慢性化病变。即使经过治疗尿蛋白降低,但由于慢性化病变严重,肌酐水平可能无法逆转。

5. 用药初期的轻微上涨

一些治疗肾病的药物(如RAS阻断剂、格列净类药物等)在用药初期或加量时,可能会出现尿蛋白下降但血肌酐上涨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在用药头1-2个月内出现,一般不会持续上涨。如果3个月后肌酐涨幅超过30%,则需要考虑减量或停药。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再次提醒肾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尿蛋白,更要关注肾功能的保护。平时不仅要关注尿蛋白,也要关注血肌酐的动态变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遵医嘱规范用药,坚持改善生活方式,才能延缓肾病进展,降低尿毒症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