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华帝王庙号制度由来及命名规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华帝王庙号制度由来及命名规则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34035434_121647089/?pvid=000115_3w_a

庙号制度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它不仅是对帝王生前功绩的评价,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的精髓。从商代创立至今,庙号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命名规则和祭祀体系。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庙号制度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深意。

庙号,是中华文化圈内,对于君主在死后的一生功业评定标准,起源于商代。大部分人以为第一个拥有庙号的帝王是商王汤(太祖),其实汤只是第一个在位获得庙号的帝王。在商尚未代夏之时的商部落首领“亥”(王亥),后世被商王追尊为“高祖”,称为“高祖亥”,这才是第一个获得庙号的“君主”。

庙号,在很长时期内,授予先代帝王都是很严格、很慎重的。除非是创立国家、或者对国家立有大功,值得后世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帝),才会特别追上庙号,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永远于太庙中单独立庙祭祀。而其余先王,在立庙数代之后(一般是七至九代),太庙中先王(帝)庙达到一个最高数量,就要毁去他的单独庙,在太庙内另外合并祭祀。这一规制称之为“祧”,“其考虑的是:诸先王庙都留下,会导致太庙内诸家王庙越来越多,后世子孙祭祀,繁琐不说,礼制上也不严肃。所以最初的庙号制度就事先预设了太庙单独立庙帝王的数量,以便于后世祭祀。上的困难。

庙号最初于商代创立时,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整个商代十七代三十位商王,包括追尊的,也只有七人获得庙号,商太庙内规制严整、肃穆有序,实为后世王朝庙号制度楷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