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同一种失眠,为何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却无效?中医的答案藏在'同病异治'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同一种失眠,为何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却无效?中医的答案藏在'同病异治'里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9/15/7938234_1147130490.shtml




一位年轻的中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困惑:为什么同样的失眠症状,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却效果不同?这个问题揭示了中医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同病异治”。

失眠的“病”虽同,背后的“证”却千差万别

中医常说“同病异治”,字面意思是:看似相同的疾病,治法却可能截然相反。就像“失眠”这个症状,背后的病机可能是:

  • 肝郁化火型:心烦易怒、口苦胁痛(适用柴胡龙骨牡蛎汤)
  • 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面色苍白(需用归脾汤)
  • 心肾不交型: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当用黄连阿胶汤)

若见失眠就套方,犹如见人咳嗽就开甘草——不辨寒热虚实,终是徒劳!

柴胡龙骨牡蛎汤的“通关密码”

《伤寒论》有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剂组成: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谢医生多用磁石代替)、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煎服方法: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此方是调和少阳、镇惊安神的经典方,但它有明确的“适应证门槛”:

  • 核心病机:肝胆郁热、痰火扰心
  • 典型症状:失眠多梦伴胸胁胀满、口苦便秘、脉弦滑有力

若患者本是气血两虚、舌淡脉细,此方的重镇寒凉之性反而会耗伤正气,导致“雪上加霜”!

中医辨证的智慧:从“见病治病”到“见人治本”

《黄帝内经》早有训诫:“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中医治病绝非“头痛医头”,而是通过“四诊合参”,捕捉患者独特的“证候密码”

  • 问诊细节:失眠是入睡难?易醒?多梦?伴随症状是口干还是乏力?
  • 舌脉玄机:舌红苔黄腻 vs 舌淡苔白,弦数脉 vs 细弱脉

这些细微差异,正是选择方药的“导航仪”!

学方易,用方难

谢医生也只是个中医初学者,浅谈一下我认为学习中医应当做到的几点:

  1. 熟读经典,更要理解方证对应

比如柴胡龙骨牡蛎汤的“胸满烦惊”四字,是张仲景先师留给后人的关键提示。

  1. 跟师抄方时多问“为什么”

首先学习中医必不可少的就是跟师抄方,跟诊时多思考为何用此方?为何加这味药?背后是病机与药性的精准匹配。

  1. 建立辨证思维,警惕“经验陷阱”

即使治愈过100例失眠,第101例也需重新辨证,方随证转才是中医精髓。

中医治病讲究一人一诊、一人一方,对症下药,本文仅作中医科普,不做临床依据!如有需要请到医院面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