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机穴:位置、功效与应用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机穴:位置、功效与应用全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jingxuemima.com/pj/82.html
地机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具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的功效。它不仅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还能缓解腰痛、腹胀、泄泻等脾胃病证,以及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本文将详细介绍地机穴的位置、取穴方法、功能作用及具体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穴位。
地机穴的位置
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取穴方法
- 正坐或仰卧位,在阴陵泉直下3寸,当阴陵泉穴与三阴交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
- 侧坐或仰卧位。先确定阴陵泉穴的位置,从阴陵泉直下4个横指,在胫骨内侧缘,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 膝下五寸,膝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足太阴郄,别走上一寸有空。
- 阴陵泉下三寸,阴陵泉与内踝高点的连线上。
穴位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穴位名称的由来
地机穴 Dì jī(SP8),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地箕。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郄穴。别名:脾舍,地箕。足太阴郄穴。
- “地机穴”:脾土物质在此随经水运化到人体各部,运化过程十分巧妙。
- “脾舍”:本穴为提供脾土物质的来源之处。
- “地箕”:脾土物质通过本穴而运化。
- “足太阴郄穴”:本穴为脾土物质的主要运化之处,脾土物质的运化是通过地部水液而运行的,脾土物质的运行量不大,如从细小的孔隙中通过一般。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中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
经水循脾经流向阴陵泉穴,脾土微粒沉降于穴周。
功能作用
渗散脾土水湿。
地机穴的作用与功效
-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遗精、精液缺乏等妇科疾病。
- 缓解腰痛、腰痛胃痉挛、腹胀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证。
- 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 对胃痉挛、乳腺炎、下肢痿痹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地机穴配伍
- 地机穴配肾俞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经。
- 地机穴配隐白穴治崩漏。
- 地机穴配血海穴,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 地机穴配三阴交穴治痛经。
- 地机穴配隐白穴治崩漏。
- 地机穴出现压痛提示有胰腺疾患,与胰俞、中脘、水分互参可诊断急性胰腺炎。
现代研究进展
- 经穴现代研究进展:地机配血海,埋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良好。
- 有实验表明:针刺地机配曲池穴,可引起胰岛分泌功能亢进。
- 临床上,急性胃肠炎患者、腹痛、吐泻、常在地机穴附近出现压痛阳性反应,针灸之,效果良好。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溏瘕,腹中痛,脏痹。
- 《铜人》: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沃股内至膝。丈夫溏泄,腹胁气胀水肿,腹坚不嗜食,小便不利。
- 《百症赋》:“妇人经事常改,自有地机、血海。”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按摩手法
- 食指指腹点按地机穴周围,寻找最敏感点,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坚持按压1 分钟,每天进行1~2 次。
- 直刺地机穴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部。
- 艾炷灸或温针灸地机穴3~5壮,艾条灸地机穴5~10分钟。
- 点按、揉法、指推法。
针刺地机穴治疗顽固性不寐
- 取穴:地机(双)。
- 针法:快速进针,捻转或振颤催气,待得气后用徐疾补泻补法,徐进并压针,直至针处出现热感。以热感向涌泉穴走窜并向周围扩散疗效好。压针最长可达15分钟,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按揉地机穴治疗痛经
- 方法:以食指指腹点按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五寸胫骨后缘处)周围扪按,寻找最敏感点,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持续按压1分钟,疼痛会很快缓解或消失。按压后局部可产生酸胀痛感,或向会阴及小腹部放射。点穴法可于经前数日及月经期间进行,每日1~2次。
地机穴与阴陵泉穴治疗股内侧痛
- 接通电源,留针30min,起针后患者能下地慢慢行走,续针5d,疼痛痊愈。股内侧痛多由气虚寒凝,经脉失养,肌肉挛缩而成。其病位属脾经所过之处,地机穴为脾经之郄穴,是本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之功,阴陵泉是脾经之合穴,脉气最盛,使气随血流,气行血行,脉道充盈,气血流畅,经筋和缓,疼痛自止。
郄穴与合穴的临床应用
- 郄穴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与经脉脏腑的生理病理有密切的关系,其临床应用主要分诊断和治疗两方面。
- (1)阳经郄穴多用于治疗气形两伤病症。
- (2)阴经郄穴多治疗血证。“合主逆气而泄”,合穴可以治疗脏腑气机上逆及下泄的病症,不仅如此,合穴还具有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素问·咳论》说:“治腑者治其合”,强调了合穴治疗腑病的作用。郄穴、合穴是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症的重要穴位,两者相配,多有速效。
热门推荐
2030年医院床位数或超1000万,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
吊竹梅的寓意与养护方法:清新淡雅的观赏植物
歼20相控阵雷达有多先进?轻松碾压F35!
高铁WiFi有用吗?
宏观经济因素如何影响股价涨跌?
医保卡有效期是多久?
如何做好物流快递的追踪
盆景施肥完全指南:从肥料种类到施肥技巧
十大顶级高分谍战片,明枪暗战,惊险刺激!
骨质诱导:骨愈合与再生的关键过程
一个人需要戒烟多长时间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常人水平?
机器学习中如何处理自变量相关性
安徽旅游攻略:从徽派古村到山水奇观
光环褪去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
光纤传感技术在管道监测中的应用与优势
文员工作能力提升培训内容全解析
b级锁芯和c级锁芯哪个好
原子钟精度提升将推动物理学进步
“桂花”英文怎么说?桂花英文翻译指南!
小白如何理财,自学理财16个方法
做报表数据总出错,原因是什么?
Excel表格中怎么解除计算错误
牙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护肝必读!十大清肝消脂食物 让你轻松维护肝脏健康!
偏光镜如何选择与使用?这种选择和使用对驾驶视野有何影响?
电商网页设计创新与用户体验优化策略
百花潭普洱茶:自然与匠心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有效期届满更新指南
败血症的成因与预防:从病原菌到人体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