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谯城区:中药材巧套种 一地两收农民增收
安徽谯城区:中药材巧套种 一地两收农民增收
7月12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颜集镇颜集村村民颜景民趁着天气晴好,将刚收获的育种白芷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进行晾晒。高温下,颜景民细致地将包含籽粒的白芷摆放整齐,过一段时间再进行翻晒,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的脸上。
“现在天气温度高,两天时间这些种子就能晒干。我种植的3亩白芍地里套种的育种白芷,今天全部收完了,两天后就可以脱粒,预计每亩地可以收入5000多元,白芷种子不愁卖,药商会上门收购。在不影响白芍生长的情况下,实现一地双收。”
亳州谯城是药材之乡,群众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和技术。据统计,2024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7万亩,种植白芍、白芷、牡丹、白术等中药材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
颜景民介绍说:“白芍生长期是5年,头两年可以进行兼作套种,白芷是一年收获,现在白芷行情好,白芷种子很抢手,我在白芍地里套种育种白芷,每亩地可以多增收5000多元,还不影响白芍生长。实现一块药田,两样收获。”
近年来,中药材白芍、白芷等中药材价格一路看涨,种植效益的提高增加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中药材白芷等育种种植效益。
“白芍地里套种育种白芷,种植技术简单,只需在白芍背垄内进行套种,不能种得太稠,不然会影响白芍生长。”颜景民介绍,“按照当前行情,白芍生长至5年后,每亩可获得收益50000余元,头两年套种育种白芷每亩也可以再增加收入10000余元钱,两种作物累计后,平均每年亩收益为12000余元。”
近年来,颜集镇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依托“中华药都”成熟的中药材市场,大力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引导群众进行“药菜套种”“药药套种”“药粮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产值近2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