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孩子说话磕磕巴巴,到底是不是“口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孩子说话磕磕巴巴,到底是不是“口吃”?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3A07E6C00

孩子说话磕磕巴巴,到底是"口吃"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口吃的定义、成因以及应对方法。

什么是口吃?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度障碍,通常以音素、音节或词语的重复、延长或卡顿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节奏上的不流畅。除了可以听到的言语不流畅以外,可能还伴随有一些肌肉紧张,或细微的伴随动作,比如,在说话时伴随有眨眼、抖腿、搓手或咂舌等动作,还有一些难以道出的负面情绪和感受。

口吃能自愈吗?

研究表明,三岁半之前开始口吃的孩子,在六个月之内摆脱口吃的概率较大。大约75%至80%的口吃孩子不经过言语矫治,在12至24个月之内就能停止口吃,但仍有20%~25%的孩子发展成持续性口吃患者。

如果孩子口吃的持续时间超过了6个月,那么依靠自己摆脱口吃的概率就比较小了。如果口吃的持续时间超过了12个月,那么他靠自己摆脱口吃的概率就更小了。总而言之,随着口吃发生时间的增加,口吃的自愈率会明显降低,而且拖的时间越长,越难矫正。

因此,当孩子的口吃持续了一段时间,家长切不可盲目地认为"口吃,孩子年龄大点就消失了",应该积极地找医生评估孩子口吃的情况,越早治疗早干预效果越好。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口吃呢?

  1. 遗传因素:有口吃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口吃,其发生风险大约为没有口吃家族史儿童的3倍。

  2. 先天因素:包括性别差异(男性)、基础认知水平低下(智力障碍)、脑发育异常、语言发育迟缓等。

  3. 儿童自身言语运动控制因素:呼吸节奏与控制、发声发音动作的计划与执行、运动感知觉与回馈可能存在异常

  4. 语言能力:在句子模式下,言语运动协调更不稳定,言语系统的成熟,长达14岁才如成人般稳定。

  5. 其他因素:情绪、气质、认知、环境、沟通情境等

当孩子具备以上高危因素,面临口吃发展的风险更大。可以寻求医生或者言语治疗师的帮助,通过评估诊断,确定孩子是否存在口吃,并看看是否需要进行后续的干预治疗。

本文原文来自西安市儿童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