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墨子: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其尚贤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引用了墨子《列德而尚贤》中的一段话,并对其进行了翻译和简要分析,展现了墨子关于人才选拔的独特见解。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出自先秦墨子的《列德而尚贤》
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墨子说:“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举荐这三方面的人才并授予他们贤能之士,不是为了贤能而赐予,而是希望他们的事情能够成功。所以在这个时候,以德行为标准来安排职位,以官职来承担事务,以功劳来决定赏赐,根据功绩来分配俸禄。所以官员没有永远的高贵,而百姓也没有永远的卑贱,有才能的人就举荐他,没有才能的人就降职他,举荐公正无私,这就是墨子所说的话。所以古代的尧在服泽之阳举荐了舜,授予他政权,天下太平;禹在阴方之中举荐了益,授予他政权,九州安定;汤在厨房之中举荐了伊尹,授予他政权,他的谋略得以实现;文王在罝罔之中举荐了闳夭泰颠,授予他政权,西土归服。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享有厚禄尊位的大臣,没有不敬惧而施政的;即使是从事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贤能的。所以士人是用来作为辅佐和继承人的。所以得到士人就能谋事不困,身体不劳,名声确立而功业显赫,而恶行不生,这都是由于得到了士人。”
所以墨子说:“得意时贤士不可不举荐,不得意时贤士也不可不举荐。想要效法尧舜禹汤的治国之道,就不可不尚贤。尚贤,是政治的根本。”
译文
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墨子说:“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举荐这三方面的人才并授予他们贤能之士,不是为了贤能而赐予,而是希望他们的事情能够成功。所以在这个时候,以德行为标准来安排职位,以官职来承担事务,以功劳来决定赏赐,根据功绩来分配俸禄。所以官员没有永远的高贵,而百姓也没有永远的卑贱,有才能的人就举荐他,没有才能的人就降职他,举荐公正无私,这就是墨子所说的话。所以古代的尧在服泽之阳举荐了舜,授予他政权,天下太平;禹在阴方之中举荐了益,授予他政权,九州安定;汤在厨房之中举荐了伊尹,授予他政权,他的谋略得以实现;文王在罝罔之中举荐了闳夭泰颠,授予他政权,西土归服。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享有厚禄尊位的大臣,没有不敬惧而施政的;即使是从事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贤能的。所以士人是用来作为辅佐和继承人的。所以得到士人就能谋事不困,身体不劳,名声确立而功业显赫,而恶行不生,这都是由于得到了士人。”
所以墨子说:“得意时贤士不可不举荐,不得意时贤士也不可不举荐。想要效法尧舜禹汤的治国之道,就不可不尚贤。尚贤,是政治的根本。”
简析
此文阐述了墨子的尚贤思想,强调古代圣王列德尚贤,不论出身提拔贤能之士,并赋予权力和责任,以确保其尽心为国。文中提出“爵位、蓄禄、政令”三要素,论证了圣王做法的合理性。他进一步说明圣王以德才选拔官员,实现平等原则,并列举历史实例强调尚贤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最后,他总结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本,贤士对国家
墨子简介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