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主要原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主要原因

引用
39健康网
1.
http://heart.39.net/a_news/240925/s8t9f64.html

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栓子脱落、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损伤、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这些因素导致血液中的病原体或栓子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当其到达远端组织或器官时,可能会引起局部栓塞,导致相应器官的缺血或坏死。

1.细菌栓子脱落

当心脏内膜被病原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侵袭时,会导致炎症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微小的脓肿或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容易破裂并释放出细菌栓子,后者随着血液循环而扩散到身体各处。例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G进行抗感染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2.人工瓣膜

由于人工瓣膜表面不光滑且血液流速较快,易导致附着于其上的血小板黏附和活化,进而促进血栓形成。手术后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以监测瓣膜功能是一项必要的措施。

3.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血液流动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矫正畸形,如修补缺损或移除狭窄部位。

4.心脏瓣膜损伤

心脏瓣膜损伤使得血液流动不规则,容易造成血液滞留和凝固,从而形成血栓。针对心脏瓣膜损伤,可能需要开胸手术来修复或更换受损瓣膜。

5.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会影响血液正常流通,导致血液在心脏中滞留时间延长,有利于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形成血栓。对于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行经皮瓣膜置换术或经导管瓣膜植入术等微创手术来改善瓣膜功能。

建议定期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以评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风险以及栓塞的可能性。此外,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减少牙周疾病的发病率,也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手段。

本文原文来自39健康网,原始发表时间为2024年9月25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