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全国离婚登记数断崖:22年287万、23年360万,24年令人意外
近三年全国离婚登记数断崖:22年287万、23年360万,24年令人意外
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2022年有287万对夫妻离婚,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激增至360万对。那么,2024年的离婚人数是继续上升还是有所回落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社会现象。
婚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维系着家庭的和谐,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但令人意外的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人的婚姻关系开始出现裂痕,甚至走向了离婚。根据我国官方数据,2022年有287万对夫妻离婚,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激增至360万对。那么,2024年的离婚人数是继续上升还是有所回落呢?
从2007年至今的整体趋势来看,我国的离婚人数和结婚人数都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但两者的增减区间并不相同。例如,结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顶峰后,接下来的9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而我国的离婚人数自1978年起就开始上升,1986年突破50万对,1995年突破100万对,2007年突破200万对,2012年突破300万对,2016年突破400万对,2019年更是达到了470.1万对的顶峰。
根据上述数据,离婚人数在2008年至2019年间持续上升,2019年后开始下降,2021年“离婚冷静期”政策实施后,离婚人数从2009年的470.06万对降至283.93万对。
但在这些年中,也有三年特殊情况,如1983年、1998年和2002年,离婚人数与前一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仅持续了一年。
离婚人数在2022年又开始上升,2022年离婚了287.9万对,2023年更是增至360万对。这样的上升趋势让人们对2024年的离婚人数感到担忧,那么2024年的离婚人数究竟是多少呢?
官方资料显示,2024年离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仅为262.1万对。从这个数字来看,离婚人数似乎又开始减少。但我们在关注离婚人数的同时,也应关注结婚人数。2024年结婚人数比2023年少20.5%,登记人数降至610.6万对。
因此,尽管2024年离婚人数下降,但结婚人数也有所减少,甚至2024年的结婚人数创下了新中国45年来的最低记录,这并非一个积极的现象。但我们知道,2023年结婚人数近年来首次止跌回升,为何仅过一年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据专家解释,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密切相关。众所周知,2024年是龙年,许多人希望拥有一个“龙宝宝”,这导致2023年登记结婚的人数上升。而2024年创下45年新低,也是受到了节气的影响。
民间称2024年为“无春年”,甚至有人认为甲辰龙年不宜结婚,因此许多人选择提前或延后婚期。虽然节气和风俗对婚丧嫁娶的影响没有科学依据,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黄历仍让大多数人深信不疑。
人口学专家何亚福长期研究发现,自2020年以来,我国的离婚人数开始下降,尤其是2021年大幅下降。专家认为,2020年离婚人数减少是因为疫情影响,而2021年则是因为“离婚冷静期”。
可见,“离婚冷静期”对离婚人数有很大的影响。在离婚申请后的30天内,只要一方改变主意或不愿离婚,都可以撤销离婚申请。据相关人员表示,“离婚冷静期”对冲动离婚和虚假离婚都有一定效果。
但“离婚冷静期”政策并非全无弊端,例如,由于离婚政策的限制,一些想要结婚的年轻人会更加谨慎。虽然抑制了离婚人数,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婚人数,大多数人会更加谨慎地选择是否结婚。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近现代以来,人们在生活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婚姻状况开始恶化,甚至走向离婚呢?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最大压力是经济压力。前几年房价飙升,这些经济压力最终转化为夫妻间的矛盾。
甚至一些年轻的新婚夫妇,由于年轻冲动,婚后生活的各种压力接踵而至,一时无法适应,因此在不断加深的矛盾中,夫妻最终无法共同生活,走向离婚。
此外,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也在转变。过去,人们追求家庭和睦和幸福的婚后生活,但随着思想的开放,许多人开始更加关注个人的幸福和自由。当一个人在婚姻中感受不到幸福和自由时,就会产生离婚的念头。
当然,以上两点是常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家庭暴力、婚内出轨、沟通障碍、感情破裂、网络思想冲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人们产生离婚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两人离婚,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夫妻二人,孩子和父母等身边的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选择是否步入婚姻时,我们必须三思而后行,婚后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样婚后生活才能幸福长久。
“离婚冷静期”使2024年离婚人数下降,但结婚率却创45年新低!经济压力、观念转变、政策干预……现代人的婚姻困境如何破解?传统的“无春年”忌讳是否真的影响了你对婚姻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你支持离婚冷静期吗?面对婚姻,年轻人应该“谨慎”还是“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