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痉挛是什么,症状有哪些
肠痉挛是什么,症状有哪些
肠痉挛是常见的急性腹痛症状,尤其在儿童中更为普遍。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所致。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痉挛的主要症状、表现以及常用的检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常见病症。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之一,成人也可能发生。肠痉挛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导致,通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面色改变等症状。
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疼痛呈阵发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腹痛部位多以脐周为主,疼痛程度轻重不等,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腹部的轻微不适,重者则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绞痛,孩子可能会因此哭闹不止,成人也会因疼痛而坐立不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呕吐:由于肠道的强烈收缩刺激了胃肠道的神经反射,导致胃部肌肉收缩,从而引发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频繁呕吐可能会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儿童,本身身体储备的水分和电解质较少,更需警惕。
面色改变:发作时,患者面色可能会发生变化。常见的是面色苍白,这是因为疼痛刺激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尤其是面部血管收缩,使得面色变得苍白。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出冷汗的症状,额头、手脚心等部位会有冷汗冒出,这也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之一。
腹部紧张:医生在进行腹部触诊时,会发现患者腹部肌肉紧张。这是机体对疼痛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腹部肌肉收缩,试图减轻肠道的刺激和疼痛。正常情况下,腹部触诊是柔软的,而肠痉挛发作时,腹部触感较硬,患者可能会因为触诊而感到疼痛加剧,出现躲避动作。
腹泻或便秘:肠痉挛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节律,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肠道蠕动加快,使得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水分吸收不充分,从而引起腹泻,大便多为稀便。而另一部分患者则可能出现便秘,肠道蠕动不协调,导致粪便排出困难,患者会有排便不畅、腹胀等不适感。
肠痉挛虽然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器质性损害,但频繁发作或疼痛剧烈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腹痛持续不缓解、伴有高热、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严重疾病。
常用检查项目
视诊与触诊: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患者腹部外形,有无腹胀、肠型等异常;触诊检查腹部的柔软度、压痛部位和程度,判断是否存在腹肌紧张。
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若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炎症,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因肠道感染引发肠痉挛,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腹痛。
大便常规:检查大便的性状、有无潜血、寄生虫卵等。通过大便常规可以了解肠道是否存在感染、出血等情况。
腹部超声:利用超声波对腹部脏器进行检查,观察肠道的形态、结构,查看有无肠道梗阻、肠套叠等器质性病变。
腹部立位平片:拍摄腹部立位平片,有助于发现肠道内是否有积气、积液,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