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脚后跟不红不肿,一走路就疼,是啥原因?5大“元凶”需警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脚后跟不红不肿,一走路就疼,是啥原因?5大“元凶”需警惕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4A0572B00

足跟疼痛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困扰,明明脚后跟不红不肿,却在走路时异常疼痛。这种看似平常的足跟痛背后,可能暗藏多种健康隐患。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足跟疼痛的五大常见原因,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和缓解建议。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揭秘足跟疼痛的五大“元凶”

接下来,就来跟大家聊聊那些最常见、也最让人头疼的五种足跟痛原因。

常见原因一:扁平足

主要由于先天性足弓结构异常、足部肌肉力量不足、韧带松弛等因素引起。此外,肥胖、长期站立或行走、不正确的坐姿和站姿等也可能加剧足弓塌陷


除了足跟疼痛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足弓部位疲劳、酸胀,甚至在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出现小腿疼痛。严重时,扁平足可能导致步态异常,如内八字或外八字步态,影响行走稳定性。

长期扁平足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膝关节、髋关节乃至脊柱的生物力学失衡,增加这些部位退变性疾病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常见原因二:跟骨骨刺综合征

跟骨骨刺的形成与足底筋膜的长期牵拉、跟骨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长期站立、行走、穿着高跟鞋等也可能促进骨刺的形成。

跟骨骨刺本身通常无症状,但当其刺激周围软组织时,可引起足跟底部疼痛,尤其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站立时明显。疼痛可能向小腿放射,伴有局部压痛和行走困难。

长期跟骨骨刺综合征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并发症,进一步影响足部功能和行走能力。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常见原因三:足底筋膜炎

由足底筋膜的长期过度牵拉、损伤所导致。不正确的运动姿势、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肥胖、长期站立或行走等都可能增加足底筋膜炎的发病风险。

患者常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站立时感到足跟底部疼痛,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缓解,但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又会加重。伴随症状可能包括足弓紧绷感足底局部压痛

足底筋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纤维化、钙化,甚至形成足底筋膜炎结节,严重影响足部功能和行走稳定性。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常见原因四:跟腱炎

跟腱炎主要是因为跟腱区域的急性或慢性受损,包括过度使用、运动不当、劳损退变等因素。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结构异常也会增加跟腱炎的患病风险。

患者通常在走路、跑步或跳跃时感到跟腱部位疼痛,伴有局部红肿、发热。严重时,疼痛可能向小腿放射,导致行走困难。

长期跟腱炎可能导致跟腱纤维化、钙化,甚至跟腱断裂,严重影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常见原因五:跟腱周围炎

跟腱周围炎,是由跟腱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引起,包括运动过度、锻炼不当、感染等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跟腱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渗出,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通常,患者感到跟腱周围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疼痛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运动后加重,休息时减轻。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局部压痛、皮肤温度升高

长期跟腱周围炎可能导致跟腱周围软组织粘连、纤维化,进一步影响跟腱的弹性和功能,甚至导致跟腱断裂等严重后果。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足跟日常预防与缓解建议

  1. 选择合适的鞋子:穿着鞋底柔软、支撑性好的鞋子,避免高跟鞋和过于紧窄的鞋子。选择透气性好、鞋码合适的鞋子,以减少对足部的压力和摩擦。

  2. 控制体重:肥胖后会增加足部的负担,加重足跟疼痛。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足部压力。

  3. 正确锻炼:进行适量的足部锻炼,如足底筋膜拉伸、脚趾屈曲运动等,以增强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弹性。避免过度使用足部,尤其是在疼痛或不适时。


足底筋膜放松


足底筋膜伸展训练


小腿后侧肌肉拉伸


离心力训练

  1. 使用矫形鞋垫:根据足部结构定制矫形鞋垫,改善足部生物力学平衡,减轻足底压力。

  2. 避免久站久行: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会加重足部负担,导致疼痛加重。适当休息、抬高患肢或进行足部按摩有助于缓解疼痛。

  3. 寻求专业治疗:如果足跟疼痛持续存在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结语

一旦出现足跟疼痛,建议及时就医,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疼痛,恢复足部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和正确的穿鞋习惯,以预防足跟疼痛的发生。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