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该如何选择?和我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何区别?
重疾险该如何选择?和我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何区别?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重疾险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重疾险应该如何选择?它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何区别?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近日,有朋友留言提问,想给自己购买一份重疾险以应对大病风险。应该如何选择呢?重疾险和养老、医疗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事实上,在配置重疾保险时,应该从个人已有的保险配置角度出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1.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能够应对基本医疗问题,特别是其中还包括了大病医疗、医保救助甚至失能护理保险(部分地区在试点)。不管是门诊看病还是住院,一定额度以上都能够得到医保报销,从而降低个人负担。
一些人将重疾险视为一种给钱治病的保险,但这种理解偏离了重疾险的根本目的。重疾险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损失保险,是对一个人患重大疾病后未来劳动收入损失的补偿。因此,从这个目的来看,要想治病应当优先参加医疗保险。商业医保可以在社保基础上进行二次报销,能够应对更多的看病支出。所以,参加重疾险为了看病的人群最好是优先配置医疗保险。
2. 职工养老保险
职工养老保险主要是当参保人达到退休年龄以后按月给付养老金。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每年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不停地增加。参保人去世以后,个人账户的余额可继承,还会领到国家给予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从2025年开始,我国病残津贴制度全面实施。如果因病失去劳动能力(与重疾险目的类似),缴费年限达到最低年限的,可以按月领取病残津贴待遇,直至退休领养老金。不达最低年限的,只能领取有限的时间。
养老保险已经有一份收入损失的补偿了,所以参加重疾险的人群应当优先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重疾险应当考虑哪些方面?
从重疾险的基本各项要素来看,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重疾险的保障范围、保额、保费、等待期等关键点。
1. 重疾险的保障范围
重疾险的保障范围肯定会包含国家规定的28种重大疾病,比如说恶性肿瘤、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等。具体可看下图:
为了增加重疾险的吸引力,很多商业保险公司会额外增加其他的疾病。但是,重疾险最基础的六大疾病发病率约占重疾险出险的90%左右。如果为了省钱,可以只考虑基础版。
至于多次偿付、轻重症的比较,都是保险公司吸引人购买的噱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2. 关于保额方面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未来收入的全面补偿,比如说未来还能挣到100万元,那么保额就是100万。但是由于保额高了、保费支出也高,保费的支出一般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所以应当合理规划,可以考虑3~5年的收入或者30万 50万的固定保额。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根据家庭的负债总额进行覆盖,但这种情况主要是面向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去世的寿险。
3. 关于等待期
重疾险的赔付,不是到医院看病确认得了重疾就能得到赔付。一般需要90天甚至180天的等待期,这也是为了防止一些人得病后参保。没有等到等待期结束就去世,或者没有出院的结论,这些都是难以赔付的。
总体来说,人这一生得重疾的概率很高,因此重疾险的杠杆率不算高,需要付出的钱数比较多。这毕竟是一种消费行为,得病概率低的情况下保费才低,所以参保前要有一个明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