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在毫秒脉冲双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国科研团队在毫秒脉冲双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引用
科学网
1.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6/525522.shtm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在毫秒脉冲双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最短轨道周期黑寡妇脉冲星M71E提供了一种新的形成机制解释。
毫秒脉冲星的脉冲辐射蒸发伴星示意图。 云南天文台供图
毫秒脉冲双星是研究极端物理环境的一类重要天体,其自转周期一般小于30毫秒,仅能在微波或X射线的电磁波频谱上被观察到。它们通过长期吸积伴星的物质和角动量,来加快自身的转速,最终使自转周期达到毫秒量级,并导致表面磁场强度下降,这被称为脉冲星再循环过程。对毫秒脉冲星的研究,可用来限制中子星的物态方程。此外,短轨道周期毫秒脉冲双星,也是重要的低频引力波源。
此前,通过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发现了最短轨道周期的毫秒脉冲星M71E,其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伴星质量约为0.01倍太阳质量。如此低的轨道周期和伴星质量,意味着该系统可能起源于极致密X射线双星的演化。同时,它们属于一类特殊的毫秒脉冲双星,即黑寡妇毫秒脉冲星。其伴星被脉冲星的脉冲辐射所烧蚀、蒸发,并逐渐被剥离掉物质。
基于2021年提出的极致密X射线双星的“中子星+氦星”模型等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王博与南京大学郭云浪博士等人,此次进一步考虑了伴星的蒸发过程。由于M71E可能位于M71球状星团,研究人员在计算中考虑了低金属丰度对演化轨迹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解释M71E的系统特征,并指出该脉冲双星系统将终因中子星与伴星合并,演化成为孤立毫秒脉冲星。相关成果已在国际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在线发表。
热门推荐
微信里怎么管理扣费项目
平替产品选择指南:如何找到性价比高的替代品
广州“双通道”定点药店将扩容
为什么企业会选择使用劳务派遣?
孩子快速入睡10个小妙招
《暗里着迷》:刘德华音乐叙事的隐秘瑰宝
什么是三聚氰胺刨花板?与胶合板和MDF的比较
助力老水厂焕发新活力
北欧豪华VS德系运动,沃尔沃XC90与宝马X5,怎么选?
黑龙江省绥化市毛慈菇种子种植基地
毛慈菇(东北山芋头)种植技术与管理要点
江恩理论运用
江恩线在技术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是什么?它的有效性如何评估?
荣格八维与MBTI16型人格对照表区别详解
喝酒血糖会不会升高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代表作有哪些
解决矛盾的四种方法
情绪管理的艺术:从自我调节到人际和谐
降压新希冀——氨氧地平贝那普利片你了解多少?
冲绳战役:日军对琉球平民实施暴行的荒诞理由
伴侣的依恋风格影响婚姻成败
32厘米长、26斤重! 西京医院为一患者摘除肝脏特大血管瘤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工业革命的回应
实验探究:NO2能否用浓硫酸干燥?
黄金饰品鉴别指南:从印记、火烧到现代光谱检测全汇总
老款宝马5系怎么看机油油位
如何区分布料正反面:从纹理到针孔的全面解析
安庆之战陈玉成遇挫,李秀成为何见死不救?看看曾国藩是怎么说的
办公室吧台设计注意事项和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