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快更快!SSD 预读功能简介
比快更快!SSD 预读功能简介
在固态硬盘(SSD)的世界里,预读功能是提升顺序读性能的关键技术。通过预测下一个可能读取的数据块并提前准备,SSD能够显著缩短响应时间,提供更快的读取速度。本文将深入探讨预读功能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及其在PBlaze7 7940 SSD上的实际应用效果。
预读功能的工作原理
预读功能的核心在于预测下一个可能读取的逻辑块地址(LBA),提前将这些数据准备好。当读请求到来时,SSD可以直接将数据发送给用户,从而大幅缩短响应时间。如果没有预读功能,SSD需要在收到读命令后,再去NAND闪存中读取相应数据,这无疑会耗费更多的时间。通常,NAND读取是整个读命令处理过程中最为耗时的环节。
预读功能的实际效果
下图展示了PBlaze7 7940 SSD在Intel 13代酷睿平台上的实测结果。测试项目为4K QD1的顺序读,在没有启动预读功能时,其延迟为56.95μs,开启预读功能后,实测整个读命令完成仅需5.96μs。这一惊人的提升,正是预读功能带来的改善。
开启预读功能后,4K QD1顺序读延迟降低至5.96μs
如何优化预读功能
要将预读功能发挥到极致,关键在于提高后台效率和预测的成功率。
提高后台效率
为提高后台的执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预测单独的读命令
- 对下一批命令进行预测
- 将多个命令聚合在一起进行读取,增加后台读取带宽
- 利用SSD的物理特性,合并不相邻的命令以实现更大的并发量
提高预测成功率
对于简单的单一顺序流,预测相对简单。但在现实世界中,顺序流往往会被打乱或夹杂着其他随机流或顺序流。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上下文环境,记录当前顺序流的状态。只有当用户的请求符合这个顺序流的特点时,才从该顺序流中读取数据,并推动顺序流的流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分离出多个顺序流,进一步提升顺序读性能。
预读功能的限制与优化
预读功能虽然能显著提升顺序读性能,但也可能造成主控和缓存资源的占用。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同步进行的IO命令,需要将预读功能约束在一定范围,确保所有IO请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
PBlaze7 7940支持多路顺序流,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读取方式。下图展示了用户发送4个顺序流时,PBlaze7 7940使用0个顺序流上下文(即不使用预读功能)、1个顺序流上下文以及4个顺序流上下文的性能表现。可以看到,使用多个顺序流上下文后,SSD的读带宽得到显著提升,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用户场景。
结语
预读功能是SSD提升顺序读性能的关键技术,通过预测和提前准备数据,可以显著缩短响应时间。PBlaze7 7940 SSD通过支持多路顺序流和优化的预读策略,为用户提供了卓越的读写性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读功能有望在更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原文来自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