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8大名椅”各具千秋!
中国古代“8大名椅”各具千秋!
中国古代家具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椅子作为重要的坐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交椅、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禅椅、皇宫椅和太师椅这八大名椅,以其独特的造型与工艺,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独特魅力。
交椅
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可谓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是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
交椅源于古代的马扎,可折叠,方便携带。椅背呈弧形,搭脑出头,线条流畅自然。在古代,常被用于户外出行或社交场合,多为达官贵人所用。在一些重要的社交活动中,主人往往会端坐交椅,显示其尊贵身份,彰显着拥有者的权威与气派。
官帽椅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的"椅制虽多,以官帽式最雅",道破了这种家具与文人身份的共生关系。
四出头官帽椅舒展的搭脑如同文人的峨冠博带,南官帽椅内敛的收分则暗合江南士子的含蓄风骨。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和扶手皆出头,好似古代官员的乌纱帽,简洁大气,造型挺拔,体现了文人雅士的高逸情怀,常用于书房或客厅,尽显儒雅之风。南官帽椅则风格含蓄内敛,扶手和搭脑不出头,线条圆润流畅,整体造型秀丽,给人温婉柔和之感,多在江南地区的民居中出现,与江南的婉约风情相得益彰。
圈椅
在中国古典家具的璀璨明珠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明式家具,而明式家具中最为耀眼的,则是圈椅。
起源于唐代,在宋朝初具邹形,于明代发展到顶峰。被称为最经典的明式家具,无数中外家具设计师想挑战它,至今仍无人超越!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
圈椅,融合了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它的靠背和扶手由一整条圆木顺势而下,围成一个圈,寓意着和谐圆满。圈椅造型优美,线条一气呵成,座面宽阔,坐感舒适,既适合日常使用,又可作为陈设品,彰显主人的审美品味,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玫瑰椅
玫瑰椅又称“小姐椅”,是古代小姐闺房的御用座具。古代女子坐在此种椅子上,必须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坐椅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以体现大家闺秀的教养。
玫瑰椅在宋代名画中曾有所见,明代更为常见,是一种造型别致的椅子。玫瑰椅造型精巧别致,椅背较低,通常与扶手高度相差无几。它的用材纤细,造型简洁,以小巧玲珑的特点备受文人喜爱,常被放置在书斋、闺阁之中,为空间增添几分精致与文雅。
灯挂椅
灯挂椅因其造型酷似古代的灯挂而得名,它的搭脑向两侧挑出,简洁利落。灯挂椅造型简约,线条流畅,结构稳固,在民间广泛使用,体现了普通百姓对质朴生活的追求。
禅椅
禅椅源于禅宗文化,其内涵深厚的禅文化,本是寺院生活的产物,是在寺庙、佛堂等特殊场合给禅师打坐的特定坐具。
禅椅的尺寸和构造与普通的椅子不同,它适合禅师盘腿而坐,并能使禅师腰部抵直,坐成标准的打坐姿势。禅椅椅背和扶手简单极致的框架为打坐者围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易于营造冥思的氛围。而其足够宽大的坐面,让打坐者又不必接触到扶手和椅背,依赖于它们。
禅椅,是供僧人坐禅修行所用,其风格简约古朴,追求自然质感,注重坐感的舒适与安稳,让人在坐禅时能够身心放松,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体现了浓厚的佛教文化。
皇宫椅
“皇宫椅”产于清朝皇宫,以雕龙画凤为主,是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随着封建制度的消灭和社会的发展,今天的皇宫椅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工艺制作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
皇宫圈椅在沿袭明代圈椅的洗练书卷气之上,于气韵之中,追求皇权的华丽与威严。皇宫椅,选材精良,工艺精湛,造型庄重威严。它融合了多种传统工艺,如雕刻、镶嵌等,装饰精美华丽,尽显皇家的富贵与气派,代表着当时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
太师椅
太师椅,是以“太师”这个官职来进行命名的椅子。太师椅是一种扶手椅,靠背和扶手常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它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明清时期,通常摆放在正厅,彰显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体现了传统礼仪文化中对座位主次的重视。
这八大名椅,或古朴,或典雅,或华丽,每一款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各具千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