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厦门鼓浪屿历史文化打卡路线推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厦门鼓浪屿历史文化打卡路线推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iamen.manmankan.com/lvyou/11830/

厦门鼓浪屿,这座被誉为“海上花园”的小岛,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展现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重要窗口。从领事馆到医院,从教堂到学校,岛上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诉说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美国领事馆旧址

美国领事馆旧址位于三明路26号,占地面积6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建于1930年,由美国建筑师设计,整体呈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流行的古典复兴建筑风格。

私立鼓浪屿医院旧址

鼓新路44号建筑最初是美国海员公会的产业,后来成为美国归正教会医生锡鸿恩的住所。1925年,锡鸿恩在自己的住处开设"锡鸿恩诊所"。1931年,由林遵行医师提议,联合商人黄钦书、杨忠懿、许经权、陈荣芳等,共同筹组了一所由鼓浪屿华人所开办的医院,取名为"私立鼓浪屿医院"。

厦门海关理船厅公所旧址

现存的理船厅公所(鼓新路60号)为厦门海关1883年购入的产业,1914年扩展形成现在的格局,是当时厦门海关理船厅公馆与办公建筑。建筑以红白两色对比为主调,形成轻巧、秀丽的整体风貌。

救世医院和护士学校旧址

1898年,归正教会牧师郁约翰将平和小溪美国教会所属救世医院总院迁到鼓浪屿燕尾山河仔下新址。医院开业后,郁约翰本人任院长,并根据日益增加的病患压力,增设了医院女部,男女二部合称为"鼓浪屿救世与威赫明娜医院"。

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厦门开埠不久,就有英商德记、和记等数家洋行进入厦门经商,在今天鼓浪屿的三丘田码头附近,即是当时的和记洋行的仓库设施遗存。该遗址今天只剩下原仓库建筑由比较规整的方块花岗岩条石砌成的下半部外墙(上部的砖砌外墙大部分已坍塌),以及石砌门窗的边框。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

工部局遗址位于鼓新路与三明路交叉口北侧靠近海岸的一处台地上,是鼓新路40号。1903年至1908年鼓浪屿工部局成立之初曾租用这座洋行建筑办公,这是鼓浪屿现存唯一一处工部局办公建筑遗存。

蒙学堂旧址(吴添丁阁)

今天的安海路6号建筑建设之初是殷承宗祖父的私宅,建于1908年。在1908年至1911年之间曾借给教会办学,是蒙学堂的第二校址。蒙学堂是幼教机构,“蒙学”,即“启蒙教学”之意,接收教育学前儿童。

商办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旧址

1919年回国定居鼓浪屿的印尼华侨黄奕住,联合有银行管理经验且在政界颇具人脉的胡笔江、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等,于1921年成立中南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汉口路110号。取名“中南”,是取中国与南洋互相联络之意。

中南银行旧址

1919年回国定居鼓浪屿的印尼华侨黄奕住,联合有银行管理经验且在政界颇具人脉的胡笔江、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等,于1921年成立中南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汉口路110号。取名“中南”,是取中国与南洋互相联络之意。

日本领事馆旧址

日本领事馆旧址(现在的鹿礁路24号)是目前鼓浪屿岛上完整留存的19世纪外国领事馆建筑。日本领事馆早在1875年就在厦门开设,馆务工作统归“福州日本领事馆”辖制,馆址设在鼓浪屿福建路“日本大和俱乐部”。1884年到1887年,一度随“福州日本领事馆”撤销,委托英国人代理领事事物。1895年日本外务省派遣外交官上野专一(Senichi Uyeno)担任驻厦门领事,并着手兴建新馆舍。

日本警察署及宿舍旧址

日本警察署及其宿舍,作为日本领事馆的附属设施,于1928年7月在日本领事馆旁边动工,1929年4月竣工。早在1915年,日本领事馆就附设了警所、监狱和拘留所,职能主要为管理鼓浪屿日籍侨民及弹压在鼓浪屿的日籍台湾裔居民。到1928年兴建两座新楼,分别作为警察署、警察署及领事馆宿舍。1941年至1945年日本占领鼓浪屿期间,日本警察署成为全岛执法机构的组成部分。

博爱医院旧址

1918年,日本以“台湾总督府卫生课”慈善组织“善邻会”的名义,中日两国商人共同投资创办“台湾博爱会医院鼓浪屿分院”,最初设在鼓浪屿“教堂路”(今福建路58号)一座别墅建筑中。翌年又创办附属医学专门学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医生,他们日后活跃在博爱医院及厦门、漳州一带。

鼓浪屿自来水供水设施旧址

在自来水引入鼓浪屿之前,鼓浪屿居民饮用井水,或购买用船从附近石码运来的“船仔水”。1917年,厦门富绅黄世金等人发起筹办自来水公司,联合华侨巨商黄奕住等人,准备解决鼓浪屿与厦门的用水问题。1921年,富绅们委托厦门本地出生的华人工程师林全成,共同筹划。黄奕住与林全成的父亲林振勋等人合股筹办厦门自来水公司,聘请林全成为总工程师,请来美国工程师勘测水源,选址,测量,设计。1923年公司定名为“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924年招标选中德国西门子公司设备,建设蓄水池、沙滤池、水管、水塔及公司建筑,向厦门用户供水。这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投入使用的自来水供水配套设施。该供水系统中,厦门赤岭的过滤池与臭氧处理在远东无可匹敌,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英国领事公馆旧址

英国领事公馆旧址(漳州路5号)占地面积近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坐落于田尾一片临海的开阔场地,可观察厦门港船只的通航要道。这座建筑原为“英商德记洋行”所有。1878年,英国驻厦门领事翟理斯上任,英国领事机构由“领事事务所”级别升至“领事馆”级别,人员扩编,业务量增大,因此购得此建筑,作为领事馆办公人员的寓所。该建筑最初为两层,后来改建成现状的一层,为典型的单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砖石木结构,造型庄重典雅。

厦门海关验货员公寓旧址

厦门海关验货员公寓(今天的中华路2号)建于田尾附近,原荷兰安达洋行建筑对面,该建筑用地原购自英商德记洋行,1903年改建,1923年另建二层公寓建筑,安置外籍验货员五户家庭在此居住生活。因为该建筑由五个单元组成,常被称为“五间排”。

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旧址

大北电报公司是丹麦国际电报公司在中国开设电信公司使用的名称。1871年初,大北公司在鼓浪屿田尾路开办。同年3月,敷设沪港水线,将线端登陆鼓浪屿引入其公司洋楼内,开始收发电报营业,是中国最早收发电报的场所之一。当时正是因为有了电报通讯技术的发展,才使得鼓浪屿这个小小的离岛,与全球众多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1883年,该公司与中国电政机关签订合同,正式准许其登陆营业并借用厦门电报局电报水、陆联络线20年,后又续订展期至1930年底,分别在厦门海后滩(今鹭江道中段)和鼓浪屿田尾路正式设立电报收发处,直接向公众收发电报营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