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活动性肺结核
什么是活动性肺结核
活动性肺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在患者体内处于活跃繁殖状态,不断对肺部组织造成侵袭和破坏,并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及具有较强传染性的肺结核类型。
当人体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结核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可导致肺部出现渗出性病变,如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部的斑片状阴影。
还可形成增殖性病变,像结核结节的产生,以及干酪样坏死,肺部组织呈现出凝固性坏死的状态,类似奶酪样改变。患者通常会有咳嗽、咳痰症状,痰液可能为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咯血,咯血量因人而异,从痰中带血到大口咯血不等。
另外,还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低热一般在午后较为明显,体温多在38℃以下,盗汗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出汗,醒来后汗止。
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痰液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的典型病变,痰液涂片或培养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则是确诊的关键依据。
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必须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通过有效治疗抑制结核菌的生长繁殖,减轻肺部病变,缓解症状,降低传染性,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以及减少向其他器官传播的风险。
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尤其是有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或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者,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活动性肺结核并及时治疗,保障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活动性肺结核护理措施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通风换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咳嗽、打喷嚏时要避让他人,并遮盖口鼻,防止飞沫传播病菌。
日用品消毒:患者单独使用茶杯、碗筷、毛巾等日用品,并经常用热水蒸煮消毒。床单、被褥等物品要经常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
饮食调整: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蛋类、肉类、牛奶、水果和蔬菜等,以补充身体营养。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生活习惯:多卧床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此外,要戒烟戒酒,不喝碳酸饮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