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日常嚼食的“槟榔”是中药里的驱虫利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日常嚼食的“槟榔”是中药里的驱虫利器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5A07N6L00?media_id=&suid=

槟榔,这种在部分地区作为日常嚼食习惯的植物,实际上是一味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从驱虫到消积,从行气到利水,槟榔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独特的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槟榔的药用价值及其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图片来源:中药材图库数据库)

槟榔的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我国主产于广东、云南。国外以菲律宾、印度及印度尼西亚产量最多。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本品气微,味涩、微苦。以切面大理石花纹明显、无虫蛀者为佳。切薄片,生用、炒黄或炒焦用。

形状特征

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瘢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临床应用

  • 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

本品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泻下作用驱除虫体为其优点。用治绦虫证疗效最佳,可单用;现代多与南瓜子同用,其杀绦虫疗效更佳。治蛔虫病、蛲虫病,可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治姜片虫病,可与乌梅、甘草配伍。

  •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泻痢后重

本品辛散苦泄,入胃肠经,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或泻痢后重,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治湿热泻痢,可与木香、黄连、芍药等同用,如芍药汤(《保命集》)。

  • 水肿,脚气肿痛

本品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治疗水肿实证,二便不利,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可与木瓜、吴茱萸、陈皮等配伍,如鸡鸣散(《证治准绳》)。

  • 疟疾

本品能截症,治疗疟疾,常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伤寒保命集》)。

炮制方法与功效差异

槟榔、炒槟榔、焦槟榔与槟榔炭四者均来源于一物,因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有一定差异。槟榔生品味辛、苦微涩,性温;以杀虫破积,行水消肿力胜,常用于肠道寄生虫病,腿足肿痛,胸闷泛恶,筋脉弛缓,麻痹冷痛之寒湿脚气证及遍身水肿,二便不利之水肿实证。槟榔炒制之后,可缓其峻烈之性。而焦槟榔药性缓和,适用于挟虚患者,饮食内停,胃脘痞满,恶心嗳气,腹中胀痛,大便不畅;以免因生品克伐太过,耗损正气,功以下气散满,消食除胀力强。槟榔炭药性更缓,以消积治血痢见长,可用于湿热内阻,肠胃受伤,赤白痢疾,里急后重等。

成药例证

  1. 四磨汤口服溶液
  • 药物组成:木香、枳壳、槟榔、乌药。
  • 功能与主治: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1. 小儿消积驱虫散
  • 药物组成:白术(麸炒)、茯苓、陈皮、厚朴(姜制)、使君子(仁)、黑牵牛子(炒)、白牵牛子(炒)、六神曲(麸炒)、槟榔、山楂(去核)、甘草。
  • 功能与主治:消积杀虫。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停滞,腹胀肚疼及驱蛔虫。
  1. 开胸顺气丸
  • 药物组成:槟榔、姜厚朴、炒牵牛子、木香、醋三棱、醋莪术、猪牙皂、陈皮。
  • 功能与主治: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气郁食滞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呕恶、食少纳呆。

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下气破积之力较强,能伤正气,气虚下陷或脾虚便溏者忌用。

孕妇慎用。

切勿长期、大量食用槟榔。由于槟榔服用剂量过大可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痛、心悸、头昏甚至惊厥等。长期大量使用可能还会导致口腔黏膜损伤、牙齿脱落等不良反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