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西人的年味,被揉进了五彩的花馍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西人的年味,被揉进了五彩的花馍里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59268

山西花馍,作为山西面食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从运城闻喜县的花馍之乡到忻州雁门关一带的特色面塑,山西花馍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碳水王国的山西“食”力毋庸置疑,前菜、主菜、主食、甜点,几乎都有碳水。而对于花馍,“好吃”是最普通的评价,它是山西面食的巅峰美学之作,更是一种精神食粮。

运城闻喜县独树一帜,被誉为“花馍之乡”。几乎每个村都有制作花馍的巧匠,当地人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制作出不同的主题的节庆花馍。

据传闻喜花馍起源于北魏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隋唐时期,运城作为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礼仪文化十分盛行,再加上盛产优质小麦,花馍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各种礼俗场合都能使用。

闻喜花馍的制作虽然工具简单,但是工艺极其复杂,包括揉面、塑形、着色等9大工序和100多道小工序‌,整个过程需要4到5天。当地的花馍师傅,也会根据不同的节庆主题,制作出凤凰、龙、各种昆虫、动物、人物造型的花馍。

“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在运城,花馍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饮食文化,大到岁时礼仪、传统节日小到娶妻生子、乔迁入居,岁时节令中,花馍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记录着运城人每一个值得庆祝的喜庆节日。

踏实勤奋朴实的山西人在花馍上,揉进了浪漫与记忆,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或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寄托了对朋友和家人的美好祝福。

在忻州雁门关一带,当地的花馍不仅可以吃,每逢春节,忻州人还会精心制作花馍面塑,敬神蒸供。

由于地处雁门关一带,历史上有不少战士曾在这里征战闯关,因此忻州花馍(也称面塑)的造型也就自然带着点豪放的特性,花馍造型也就出现了战马、雁门关、穆桂英等独具特色的面塑代表。

在忻州民间,最早的面塑被称为“寒燕”,相传与寒食节有关。“寒食禁火,冷食一日”,燕子是象征春天的到来。当地人会捏制一种“寒燕儿”,捏好蒸熟的寒燕儿,寒食节时挂于门楣纪念先人。

还有一些塑造生、旦、净、末、丑等戏剧人物的人物面塑,甚至拿到庙会的市场上出售,这种面塑,形象也颇为精巧。

春节将近,忻州民间就要及早动手淘麦磨面,准备过年。当地人将发好的面团捏制成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等各种形状的供物,以便在春节期间敬神蒸供时使用。 花馍的登场,为这个红火的节日增添一份甜蜜与喜庆。

图源/图虫创意、纪录片《晋在眼前》、纪录片《走遍中国》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