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为什么不把天津专区全拿走,非要给河北留个廊坊出来?
天津为什么不把天津专区全拿走,非要给河北留个廊坊出来?
天津为什么不把天津专区全拿走,非要给河北留个廊坊出来?这个问题的答案,隐藏在50年代到60年代间中国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中。从天津专区的范围变化,到水源和防洪考虑对行政区划的影响,再到河北其他地区的行政区划变动,这些历史变迁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考量。
经典时刻记录
很多人容易高估天津,但是低估河北。河北毕竟是一个省,天津说到底,就是披着省的皮的地级市。
河北当初的行政区划,在50年代到60年代间,对天津的变动搞得特别大。
58到60年,天津行政区包括现天津、廊坊、沧州等地。宁河和汉沽还属于唐山。
到了60到64,沧州就独立出去了。
天津专区就成了现在的天津+廊坊。天津市,成为了一个专属的市区,包括天津、塘沽和北大港,这样一来,天津就成了一个可以管控海岸港口的专属城市。
但是后续,天津再次成为直辖市。
于桥水库的蓟县,外加引水过境的宝坻、宁河,就再次划入天津。
而海河水系交汇的武清与静海,也一并划入天津。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容易出水灾的地,河北不要,要了就是给天津免费防洪。
天津需要饮用水的地方,无论如何天津也得拿到手。
所以天津必须要蓟县、宝坻和宁河,河北顺手给了武清和静海。
于是天津行政区就变成了现如今的样子。
天津地区驻地转移到了剩下几个县里面唯一有铁路经过的县城,即安次县的廊坊镇。
之后天津地区改名为廊坊。
河北的行政区划,变动最小的是保定。
其余的行政区划,变动性都特别大。
比如唐山,原本是唐山加秦皇岛,后续秦皇岛独立,带走了唐山的几个县。
除此之外,把长城之外,隶属承德的青龙划入秦皇岛。
究竟和民族有没有关系,不得而知,但是大概率有关。
这样一来,拆唐山,拆承德部分,划一个新的沿海城市,算的上行政区划上的大动作了。
此外,60年代基本上就已经把石家庄与衡水,邢台与邯郸彻底拆开。
天津的行政区划和水源以及洪灾有关。
廊坊脱离开天津,十分仓促,这个行政区和他的中心驻地实际上很有问题,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的话。
拿铁路车站来说,廊坊市区完全不能辐射廊坊地区的各个县,廊坊所在的京沪,也和其他县所在的京九、京哈完全无关。
廊坊能做市区,真得只是因为当时,只有安次县城有铁路,其他地方都没有。
现如今别的县城都有了,廊坊市区的铁路优势真不强。
从石家庄拆出了衡水,驻地也选择在了衡水市区所在的地方,有水路和铁路,交通条件最好。
保定和石家庄分别拿走了定州专区的南北两部分。
但是由于河北省会先是保定,再是石家庄,因此就没有想过再把定州专区重新建起来。
等到石家庄做强省会有需要的时候,定州专区的其他县,是并不支持定州设立成地级市的。
而在雄安新区之后,定州在想重新设市,更是不可能了。
雄忻高铁和雄石城际,无论是保定有意还是保定无意,这两条高铁都把原本的定县专区覆盖住了。
而定州的铁路车站,完全和这两条高铁连不起来。
这种设计,其实是直接宣判了定县专区不可能复活了。
铁路对一个地区的形成影响太大,尤其是河北这种把所有设区市都定在铁路经过或者枢纽的地方。
拆不了保定南边的定州,就更拆不了保定北边。
因为从天津拆除廊坊,已经让河北感觉很难了。
廊坊市区的位置,和北京关系太紧密。
设置在这个地方,就导致了现在的廊坊,全面向北京看齐,很多策略和河北完全不搭边。
廊坊过去十年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抓住了房地产发展的高峰,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吸人,直接从六普到七普吸了100多万人。
京津冀区域内,这个数值仅次于北京,高于石家庄和天津。
如果保定北部再拆个涿州地区出来,那么就是下一个廊坊,又会有一个地方不惜一切要和北京贴在一起。
保定市区所在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分割出来了保定地区对河北的关注度。
保定市区以北,和河北的游离度很高,以南,还对河北有着一定的认同。
拆北部,最怕的就是拆出下一个廊坊来。
河北的策略并没有那么复杂,给北京服务是没办法,给天津服务那是不可能。
河北很想要有独立性,所以网上很多河北人不停地说河北靠近北京是阻碍。
如果廊坊市区真得能再选个位置的话,河北省肯定会把这个市区无限地拉到南部去,文安和大城都更好,至少这个位置能配合石家庄的强省会策略。
从天津被拆,到石家庄做了省会,河北省的行政区划的意图都很直白。
河北想独立发展,所以靠冀中抑制天津。
独立发展的中心在石家庄,所以保定就成了一个被关注的重点。
保定由于在北京和河北之间犹豫不决,导致冀中区域站队北京的廊坊大幅度发展。
保定南部的定州没拆成功,北部的几个县又不敢拆,于是保定行政区划没多大变化。
雄安的出现,其实等于拯救了天津,因为冀中再次有了一个新中心,还和天津就在一个纬度上,直接把天津向西的路打开了。
而雄安能独立设市吗?大概率也不会。
因为让一个距离北京和天津如此近的地方设市,毫无疑问,河北的人口会像过去十几年流向廊坊那样,再次流到雄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