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移走偏见这座大山,抛弃“刻板效应”从现在做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移走偏见这座大山,抛弃“刻板效应”从现在做起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Q9DEA97055040N3.html

本周的沪小康×600号心灵列车现在就出发!

我们对一类事物的印象常常陷入某种思维定势,这是什么道理呢?先来看看林黛玉的例子吧!

提起林黛玉,很多人会联想到这些词:
多愁善感、哭哭啼啼
寄人篱下、拈酸吃醋
以上也是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初始印象
其实曹公笔下的她
风趣幽默、才情斐然
至纯至真、洒脱随性
待人真诚、充满灵气

人们在不知全貌的情况下,给林黛玉打上了很多负面标签,这其实是“刻板效应”在“捣鬼”。快跟随本周的心灵列车,一起来了解下吧↓

点击翻转卡片↓↓↓

心理学家沃尔特·李普曼于1922年首次提出“刻板效应”的概念。“刻板效应”虽然可以迅速洞悉概况,但往往因忽略个体差异性而导致偏见的形成,不仅影响了我们对信息的解读和评价,甚至还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刻板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刻板印象建立在对某群体抽象概括的基础上,通常反映该类群体的共性,有一定的可信度。因此,“刻板效应”可以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有助于迅速做出判断,帮助人们快速有效地适应环境。

但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笼统的概括,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因而难免会犯下“以偏概全”的错误。如果我们过于信赖脑海中的既成印象,不去求证,用刻板印象去衡量一切,就容易造成认知僵化,形成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导致误解和偏见,阻碍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不以偏概全,不偏听偏信。耳听不一定为实,面对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要懂得仔细甄别,在下结论或做决策之前,尽量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学会用“眼见为实”与头脑中既成的印象进行核实比对,有意识地去寻找与以往印象不同的信息,从而不断修正脑海中的既成印象与现实相悖之处,最终获得更加准确的认知。

开阔视野,广泛接触,放下偏见。刻板效应往往源于缺乏真实、全面的了解。因此,我们应摘下有色眼镜,开阔自己的视野,尽可能地接触多样化的群体。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观察多了,才能得出更加客观的评价,跳出刻板效应的陷阱。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