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发热=发烧?一文带你厘清误区,做好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发热=发烧?一文带你厘清误区,做好应对

引用
家庭医生在线
1.
https://www.familydoctor.com.cn/a/202404/3056259.html

在一次儿科门诊中,一位母亲焦急地询问医生:“我家孩子体温有点高,这是发热吗?是不是发烧了?”面对家长的疑问,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其实“发热”与“发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概念,而理解和区分这两个词,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对待和处理体温异常问题。

症状识别:发热与发烧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发热是一种症状,指的是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即腋下体温高于37℃(口腔体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5℃)。而发烧,一般是指因某种疾病导致的体温升高,也就是发热的其中一个原因。所以,可以说所有的发烧都会引起发热,但并非所有发热都是发烧。

处理措施:面对发热的正确打开方式

  1. 体温监测:当感觉不适或他人有发热迹象时,第一步应是准确测量体温,以便及时发现体温异常。
  2. 症状观察:除了发热,还需留意伴随症状,如头痛、咳嗽、乏力、食欲不振等,这些往往是判定是否为发烧的重要线索。
  3. 初步处理:轻度发热时,可以先尝试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浴、换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环境通风,多饮水,休息充足。
  4. 就医决策:儿童或老人发热,或是体温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持续不退,或伴有严重不适、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查找发热原因,给出针对性治疗方案。

生活建议:预防与应对发热的日常策略

  1. 接种疫苗:按时完成各类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引发的发热。
  2.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增强体质,减少因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导致的发热可能性。
  3. 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疲劳,保持适度运动,以降低患病风险。
  4. 家庭常备:家中可预备一支质量可靠的电子体温计,以及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的来说,发热并不等于发烧,它是身体对抗疾病的一种反应,而发烧则是具体疾病的表现之一。当我们遇到发热情况时,既要冷静应对,又要及时就医,以查明病因并对症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加强健康管理,预防发热,更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文指导医生:任守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头痛、癫痫、脑膜炎、周期性瘫痪、肌张力障碍、抽动障碍、单纯疱疹性脑炎、肝豆状核变性、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