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推动的高溢价推高中国跨境ETF风险
私募基金推动的高溢价推高中国跨境ETF风险
在年初股市表现走弱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内地投资者将投资目光转向境外,在内地上市、投资美国和其他国际市场的跨境ETF的溢价已飙升高达50%。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最新报告显示,私募基金推动的高溢价正在推高中国跨境ETF的风险。
资产规模较小的QDII基金最易受到影响
规模较小的中国QDII ETF的风险可能正在增加,其中私募基金的交易可能会是溢价上涨的幕后推手。中国境内基金公司的海外投资规模受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的限制。境内市场表现不佳时,基金的额度通常会耗尽,这不仅会导致新的ETF份额无法申购,还会推高溢价。资产规模低于2亿美元的QDII ETF尤其容易受到影响。
自2024年1月以来,在ETF收盘溢价超过10%的条件下,有64%的几率(301次中的193次)资金管理规模少于2亿美元。溢价超过20%的情况中,这一几率为81%(21次中的17次)。
数据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小型ETF的异常交易或是溢价的幕后推手
私募基金推高溢价的一个迹象是交易量出现异常飙升,超过了散户投资者的水平。自2024年1月以来,资产超过2亿美元的QDII ETF的日均成交额(8,850万美元)是资产少于2亿美元的QDII ETF成交额(1,230万美元)的7倍多 ,这意味小型QDII基金的价格更容易受到成交量激增的左右。一旦ETF份额的申购停止,私募基金就可以通过高额溢价交易指令来抬高价格,吸引追逐业绩的散户投资者。小型QDII ETF成交额出现激增时,75%的情况伴随着ETF溢价的大幅飙升。
近期溢价是在中国股市回报上升之后出现的。自量化宽松结束以来,市场一直举步维艰,投资者正在将目光投向境外市场。
数据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提高QDII额度可以解决高溢价问题
提高QDII额度是解决这一问题和保护散户投资者的方法之一。中国证监会(CSRC)解决高溢价问题的工具并不多。首先是在ETF溢价超过5%时发出警告。2025年,证监会发出259次高溢价警告。对于溢价超过10%的ETF,开市后将进行一小时停牌”降温”。第三种工具是停牌,停牌没有明确的触发门槛,也很少使用。
1月10日,三只QDII ETF被暂停交易,这是近年来的首次。不过,此举仅能推迟交易,效果可能有限。
数据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中国QDII额度的运作机制
解决这一反复出现的问题的一个办法是提高QDII额度,但这要比听起来复杂得多。中国证监会及其所属深圳和上海交易所负责监管ETF的发行、日常运营和市场发展。QDII额度由中国央行下属的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核准。通常,外管局每年会将基金公司的QDII额度提高一到两次,时间在1月和/或7月。在此之后,基金公司会将额度分配给其产品。然而,外管局的主要目的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加额度可能会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数据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本文原文来自彭博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