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黄河、烩面……7个关键词带你领略郑州魅力!
少林寺、黄河、烩面……7个关键词带你领略郑州魅力!
郑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展现出蓬勃的现代活力。从千年古刹少林寺到母亲河黄河,从传统豫剧到现代主题乐园,7个关键词带你领略郑州的独特魅力。
少林寺:禅武合一的传奇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印度僧人跋陀来到中国,当时的孝文帝很是敬重他,并在嵩山的少室山阴为他创建寺院,因寺周围都是树林,取名“少林寺”,跋陀便在此传授佛家学说。
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达摩传授的禅法不同于印度之禅,而是他在五乳峰天然石洞里面壁9年所开创的禅宗。禅宗的修行就是面对墙壁静坐,但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以习武锻炼来缓解身体的困倦,于是逐渐诞生了少林武术。
到唐朝初期,“少林寺十三棍僧救秦王”的事迹发生后,少林寺得到迅速发展,日益兴盛,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少林寺因此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誉。
到了元明朝,少林寺的社会地位更高。少林寺有些和尚不仅在佛教界享有显著地位,还在官府中居于要职。少林寺鼎盛时期时有7进院落,规模相当大。
不过清朝以后,军阀对其大肆破坏,火烧少林,将众多建筑、造像、藏经等付之一炬。
如今,少林寺现存的建筑大多为明代时所建,价值最高的塔林位于少林寺以西300米处的山脚下。虽然少林寺的建筑、珍藏被毁,但少林功夫及禅宗佛法依旧兴盛。
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黄河文化公园:母亲河畔的壮美画卷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郑州的一大名片。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拥有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
它处于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核心部位,历史古迹丰富,文化遗产深厚。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是黄河的最佳观赏地,此段黄河以“悬、险、荡、阔”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
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有五龙峰、岳山寺、大禹山、炎黄二帝塑像、星海湖等五大景区,分布着“炎黄二帝塑像”“哺育像”、中华百位历史名人像、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浮天阁、极目阁等四十余处景点。
二七纪念塔:工人阶级的精神象征
二七纪念塔对于工人阶级具有纪念性意义,它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一种精神象征。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起初为五角形木质塔,后重新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联体双塔。
此塔共14层(包括底座三层),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
如今,二七纪念塔是国内外游客到郑州的必游之地。另外,二七纪念塔所在的二七广场是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广场四周有多座大型商场和数百家中小型商店、餐饮店,是郑州逛街、购物的首选地。
豫剧:流淌在血脉里的乡音
在郑州,以至于整个河南,豫剧都是人们成长的摇篮曲。公园里、茶楼中嗑着瓜子品着茶,眯眼晃头地听台上演员咿咿呀呀,不管走到哪里,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独在异乡为异客,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华人也能听到《穆桂英挂帅》的乡音……
黄帝故里:人文始祖的诞生地
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建都之地。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定都有熊(今新郑),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给之后的子子孙孙创造了幸福生活。
如今,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组的圣地,也是历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黄帝故里经过多次扩建,现整体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从北到南依次为轩辕丘拜祖区、故里祠区、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气势恢宏。
烩面:舌尖上的郑州味道
大部分郑州人都喜欢吃烩面,所以在郑州到处可以看到烩面馆,来到郑州的游客也都会去尝一尝,由此烩面几乎成了郑州美食的代表之一。
烩面,其功夫在于汤。烩面的汤是用羊肉、羊骨头等熬出的高汤,熬汤时要将新鲜的羊骨过沸水,之后加党参、当归等中药及羊肉块大火烧开,之后再加盖用小火焖一夜,熬出的汤呈奶白色,无膻气,鲜香扑鼻。再将手拉的面片与熟羊肉块、粉条、海带丝、黄花木耳等一起放汤里烩,出锅后放点香菜、辣椒、蒜末等,非常“得劲”。
主题乐园:现代娱乐的新地标
郑州,拥有众多现代化的娱乐设施。其中,主题乐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
其中,中牟县的主题公园,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牌响、质量高,聚集成势,却又各自精彩。
从郑州出发,沿郑开大道布局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郑州方特、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绿博园等8大主题公园,凝聚了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县的共识,也铸就了城市品牌新定位。
特别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沉浸式体验,加深了情感共鸣,成为展示河南文化新地标。景区内拥有21个大小不一的剧场、近千名演员,分为3大主剧和18个小剧, 剧目总时长近700分钟。
在这21个剧目中,时间跨度是从夏商开始,既有河南唐宋时的繁荣,也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苦难,还有河南精神的传承;其广度从绘画、音乐、服装、诗词歌赋到农业文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打破了历史的空间维度,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广博与兼容并包,让受众更为客观地认识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