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9/16/5676298_1142381262.shtml

《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六十七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九个穴道。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

金元时期的一位医生,马丹阳,因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针灸大成》将其收录在内,编成“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其歌诀曰:“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也就是说,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还有的说法说,这些穴道乃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膝至足,四个在肘至手。下面进行详解👇

★其一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
穴位定位:外膝眼下四指宽处,足三里穴在四指宽处下方、胫股的外侧凹陷。
功效: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主治:肠胃功能差容易引起腿肿、膝、(胫骨)酸、感冒、羸瘦、劳损等慢性病,胃寒、胃痛、腹胀、呕吐、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中风、水肿、下肢不遂、心悸,只要肠胃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足三里,本穴有强壮作用。

★其二 内庭穴:足阳明胃经
穴位定位:「内」指里边;「庭」指院穴当趾缝端,如门内之庭院,故名。它在脚的第二指、第三指的中间上五分处。
功效:清胃止痛,通调腑气。
主治:齿痛、口、喉痹、腹胀、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最主要可用以治疗四肢冰冷的现象。

★其三 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定位:弯曲手肘时,在肘窝横纹头外端尽头处,在骨头的边缘可以找到它。
功效: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齿痛、高血压、癫狂、上肢不遂、肘臂肿痛、吐泻、痢疾。

★其四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定位:在大拇指跟食指的中间这个虎口,虎口开叉的上面一寸。
功效: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失音、面肿、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半身不遂、指挛臂痛、热病无汗、多汗、耳聋、耳鸣、腹痛、经闭、滞产、痢疾、小儿惊风。

★其五 委中穴: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定位:位于膝盖的后面,大腿与小腿交会的腿弯弯处的横纹正中央。
功效:凉血泻热,舒筋活络。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其六 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定位:这个地方长得像鱼的腹部,俯卧,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用力伸小腿时,在人字纹的凹陷中取穴。
功效:舒筋脉,理肛疾。
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

★其七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
穴位定位:脚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缝间,往上1寸(约一个拇指横宽)处。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利胆、明目。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下肢痿痹,黄疸、肝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滞产、月经不调、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近视、视力减退、青光眼、结膜炎、血小板减少症、面肌痉挛、手指震颤、震颤性麻痹。

★其八 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足外踝的后方与足跟筋的中间,昆仑,指山名,形容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
功效:清头明目,利腰摧产。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疟疾、腰痛、肩背拘急、足跟痛、小儿惊风、难产。

★其九 环跳穴 :足少阳胆经
穴位: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功效:祛风湿,利腰腿。
主治:腰椎肥大性下肢疼痛麻木症,下肢风湿痹痛、腰胯疼痛瘫痪半身不遂、遍身风疹、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其十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
穴位定位:小腿外侧部,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今作膝下二寸。膝的前下方有一条骨叫胫骨,胫骨后面的一条骨,现代医学叫做“腓骨”而中医学叫做“辅骨”,辅骨的茎突也就是一个小骨头,这个小骨头的前下方,有个洞,就称之为阳陵泉。
功效: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舒筋活络。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麻木、脚气、胆腑病、口苦、呕吐、黄疸、破伤风。

★其十一 通里穴:手少阴心经
穴位定位:在手腕上方一寸,也就是神门上一寸的位置,
功效:养血安神、熄风开音。
主治:暴暗、舌强不语、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咽喉肿痛、腕臂痛。此穴可以治疗「欲言声不出」以及懊恼怔忡这一类的心理层面的毛病。

★其十二 列缺穴:手太阴肺经
穴位定位: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的凹陷是穴。
功效:对任何热病,有退烧之效用,宣肺疏风,通调任脉,四总穴之一。
主治:感冒、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失音、口眼歪斜、齿 痛、尿血、小便热痛等。

那我们平时如何利用这些穴位做自我保健呢?
平时可用手指指腹、关节或圆珠笔进行穴位揉按,力量可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直至刺激部位微微发热为止,每次各刺激穴位5分钟左右,至各穴位适应后,可以循序渐进慢慢拉长时间,穴位刺激完后,在适量喝杯温开水,可以帮助促进身体新陈代谢。穴位按摩等同针灸原理,针灸因为直接对穴位施针,其疗效会比穴位按摩快速及刺激。

注意:针灸治疗属于侵入性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才适宜进行,切勿自行操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