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竹沥:传统中药的现代价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竹沥:传统中药的现代价值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loudtcm.com/herb/12989

竹沥,又称竹汁、竹油、淡竹沥,是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它具有滑痰利窍、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活络止痛、止咳化痰、清化热痰和清热泻火等传统功效。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抗菌抗炎等作用。

竹沥的传统功效

1. 滑痰利窍

竹沥具有疏通经络、消除痰浊的功效。《本草衍义》记载其能“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对于痰浊停滞在身体各部位,如巅顶、胸膈、四肢、脏腑经络或皮里膜外,竹沥都能有效疏导排出。此外,对于癫痫、狂乱、风热发热等症,以及痰厥失音、昏迷等,竹沥也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药物,被誉为“痰家之圣剂”。

《本草衍义补遗》则对竹沥的寒性提出质疑,指出虽然《本草》记载竹沥为大寒,但其临床应用却广泛,甚至用于治疗产后、金疮、血虚自汗等阴虚之症。作者认为,竹沥的大寒指的是其治疗功效,而非其本身的寒性,并以食用竹笋不会致病来佐证。

《丹溪心法》进一步指出竹沥“滑痰”,但需要配合姜汁才能更好地“行经络”。它能治疗痰浊阻滞膈间所引起的癫狂、健忘或风痰等症,并同时具备养血的功效。

2. 清热降火

竹沥的清热降火功效主要体现在其化痰通窍的特性。《本草衍义》详细阐述了竹沥的功效,认为其能通达全身,无论痰阻于何处,皆能使其消散,从巅顶至四肢,从脏腑经络到皮膜,皆可有效疏通。此外,对于癫痫、狂乱、风热所致的发热等症,竹沥亦有镇静安神之效;对于痰厥失音、昏迷等症,亦能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故被譽為“痰家之聖劑”。

《本草衍义补遗》对竹沥的寒性提出了质疑。书中指出,竹沥虽被列为大寒,但实际应用中,却常被用于治疗产后、胎前诸病、金疮口噤、血虚自汗、消渴尿多等阴虚病症。作者认为,竹沥的“大寒”指的是其功效,而非其气性。以笋为例,常人食用竹笋从幼至老,鲜少因其寒性而生病,而竹沥本为竹笋之液,更何況经火处理,其寒性应不至如此之甚。

《丹溪心法》则强调竹沥滑痰的功效,并指出需配合姜汁才能更好地运行经络。这说明竹沥的清热作用与化痰通络的功效密切相关,需考虑药物配伍的协同作用。综上,竹沥清热降火的作用机理,可能并非单纯依靠寒凉之性,而是通过化痰、通窍、疏通经络等多重途径,达到清热解毒、安神定惊的效果。

3. 生津止渴

竹沥的生津止渴功效主要通过疏通经络、化痰除湿,改善津液运行来实现。《本草衍义》中提到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并列举了其治疗各种痰证的功效,包括癫痫、狂乱、痰厥失音等。这说明竹沥的作用并非单纯止渴,而是通过疏通经络、化痰除湿,间接改善津液亏虚、消除口渴的效果。

《本草衍义补遗》则对竹沥的“大寒”性质提出质疑。作者认为,竹沥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热,其“大寒”指的是其治疗功效之强,而非其寒凉之性。作者以食用竹笋为例,说明竹沥虽来自竹子,但其性味并非如同想象中那般寒凉,可以安全使用。

《丹溪心法》则指出竹沥能滑痰,并需配合姜汁才能更好地运行经络。这说明竹沥的生津止渴作用,与其化痰通络的功能密不可分。痰浊阻塞,则津液运行受阻,口渴自然产生;竹沥化痰通络,则津液得以畅达,从而达到生津止渴之效。

4. 活络止痛

竹沥的活络止痛功效主要源于其通利、化痰之性,通过改善气血运行来达到间接止痛的效果。《本草衍义》中,将竹沥描述为治疗痰浊的良药,认为它能“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无论痰滞于何处,都能有效疏通。文中更提到竹沥能治疗癫痫、狂乱、风热等症,并能使痰厥失音、昏迷者清醒,足见其通利气血、化解痰瘀的效力。此功效与活络止痛密切相关,因为许多疼痛皆与气血瘀滞、痰浊阻络有关,竹沥的通利作用能改善这些病理状态,从而缓解疼痛。

《本草衍义补遗》则对竹沥的寒性有所讨论,认为其“大寒”并非指其气寒伤阳,而是指其能治疗因阴虚而导致的大热症状。作者以食竹笋为例,说明竹沥虽寒,但其性缓和,并不会损伤人体。这说明竹沥的寒性并非绝对的禁忌,其应用需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丹溪心法》则强调竹沥滑利痰浊的功效,并指出需配合姜汁才能更好地行经络。这说明竹沥的活络作用需要与其他药物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此外,《丹溪心法》还提及竹沥能“养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其改善气血运行,间接达到活络止痛的效果。总之,古代医家对竹沥的活络止痛功效,多从其通利、化痰、养血等角度进行阐述,其作用机理并非直接止痛,而是通过改善整体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

5. 止咳化痰

竹沥的止咳化痰功效在古代医籍中多有记载,尤以其通利痰浊之效著称。《本草衍义》对竹沥的功效描述极为详尽,认为其能“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无论痰滞于何处,皆可有效疏通。书中指出,无论痰阻于巅顶、胸膈、四肢,还是脏腑经络、皮里膜外,竹沥都能使其散解、运行。此外,对于因痰浊导致的癫痫、狂乱、风热发热、痰厥失音、昏迷等症状,也具有显著的疗效,故被譽為“痰家之聖劑”。

《本草衍义补遗》中却对竹沥的“大寒”之性提出质疑。文中认为,虽然古籍记载竹沥性寒,但观察其临床应用,却常用於治疗产后、胎前诸病、金疮口噤、血虚自汗、消渴尿多等阴虚之症。作者以筍為例,指出筍性寒,但人们常食之卻無礙,而竹沥乃竹笋之液,經過加工,其寒性並非如古籍所記載的那般強烈。此段論述,說明了對竹沥寒性應以其功效為參照,而非單純依靠其寒性來判斷其適用範圍。

《丹溪心法》則強調竹瀝的「滑痰」功效,並指出其需配合薑汁才能更好地行於經絡。書中認為,對於痰阻膈間導致的顛狂、健忘、風痰等病症,竹瀝皆有治療作用,且兼具養血之效。

6. 清化热痰

竹沥的清化热痰功效在古代医籍中多有记载,尤其以其通利水道、散布痰浊的特性著称。《本草衍义》对竹沥的功效描述极为精到,认为其“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无论痰阻于何处,皆能有效疏通。书中以痰阻于巅顶、胸膈、四肢、脏腑经络及皮里膜外等多種情况为例,说明竹沥能使痰浊下降、开通、散布及通利,并能治疗癫痫、狂乱、风热发热、痰厥失音等症。此书更称其为“痰家之圣剂”,足见其在治疗痰证方面的显著功效。

《本草衍义补遗》则针对竹沥“大寒”的性质提出质疑。文中指出,竹沥虽性寒,却常被用于治疗产后、胎前诸病、金疮口噤、血虚自汗、消渴尿多等阴虚之症,这些疾病看似与大寒药物相违背。作者以笋的例子作比,认为竹沥为竹笋之液,性味甘缓,能除阴虚之热,其“大寒”之说应指其清热之力,而非指其寒凉之性。

《丹溪心法》则强调竹沥的滑痰作用,并指出其需配合姜汁才能更好地行经络。书中提到,竹沥可治疗痰阻膈间导致的癫狂、健忘及风痰等症,同时也具有养血的功效。

7. 清热泻火

竹沥的清热泻火功效,古籍中多有记载。从古代医家观点来看,其作用机理与“清泄痰火”密切相关。《本草衍义》详细阐述了竹沥的通利作用:“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府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这说明竹沥能通畅人体经络,清除停滯於体内各部位的痰浊,而痰浊的积聚往往伴随发热、炎症等“火”的症狀。书中更进一步指出竹沥可用於治疗癫痫、狂躁等因风热痰火壅盛所致的疾病,足见其清热泻火之效。

《本草衍义补遗》对竹沥的寒性提出质疑。文中提到竹沥被列为“大寒”,却在治疗产后、金疮、血虚自汗等阴虚之症时亦有应用,认为其“大寒”是形容其功效之强,而非指其药性之寒凉。作者以鲜笋作比,认为常食鲜笋者并无寒病,竹沥为笋之液,其寒性并非如此强烈。此说法也侧面说明了竹沥清热泻火功效的特殊性,它能清泄因阴虚火旺所致的热症,而非单纯依靠药性寒凉来降火。

《丹溪心法》则强调竹沥“滑痰”,并指出其需佐以姜汁才能更好地行於经络。这暗示了竹沥清热泻火的作用,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功效。总之,历代医家对竹沥的清热泻火功效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其能有效清泄痰火,尤其在治疗因痰火壅盛引起的各种热症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作用机理并非单纯的寒凉降火,而是通过通利经络,清除痰浊,从而达到清热泻火的目的。

竹沥的现代功效

1. 抗氧化抗肿瘤

竹沥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它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此外,竹沥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轻肿瘤的疼痛和肿胀。

2. 降血压降血糖

竹沥具有明显的降血压、降血糖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有关。这些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竹沥还具有利尿、消渴的功效,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糖分,从而起到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

3. 抗菌抗炎

竹沥的抗菌、抗炎作用已被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竹沥中含有多種抗菌物質,如竹葉素、竹苷、竹黃素等,這些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等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時,竹沥中還含有抗炎成分,如竹葉黃酮、竹葉多酚等,這些成分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炎症症狀。

竹沥的运用方法与用量

内服:冲服,30-60g;或入丸剂或熬膏。外用:适量,调敷或点眼。

竹沥的炮制

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沥。

竹沥可治疗的相关疾病

扁桃腺炎、癫痫、慢性喉炎和喉气管炎、链球菌性咽喉炎、急性会厌炎、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咽喉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牙齒痛、腦中風、損傷、氣喘、腹瀉、肺炎、疼痛、感冒、低血壓、咳嗽。

竹沥含有的化学成分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蛋氨酸(Methionine)、絲氨酸(serine)、脯氨酸(Proline)、胱氨酸(Cystine)、苯甲酸(Benzoic acid)、水楊酸(Salicylic acid)、其他十種氨基酸(Other ten amino acids)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本文原文来自cloudtcm.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