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臭氧污染不容忽视!
炎炎夏日,臭氧污染不容忽视!
谈到空气污染,人们首先会想到PM2.5、甲醛等常见污染物,随着夏季的到来,空气污染的最大“杀手”已经“易主”,看似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的天气,却藏匿着肉眼难以察觉的“健康隐患”——臭氧(O₃)污染!
臭氧是如何产生的
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平流层中。在平流层中,太阳紫外线将氧分子分解为原子氧,随后原子氧与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化反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够吸收大部分对流层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臭氧污染并非直接排放导致,实际上是一种光化学污染,是由进入到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阳光下发生大气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属于大气二次污染物。污染源可以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两种。天然源主要是高空臭氧层的流入,还有一些来自于土壤、闪电、生物排放等。人为源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出的污染物。
臭氧对健康的危害
“臭氧被证实可造成多种健康风险。美国环保署的研究证明,瞬时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臭氧,不仅可能引起哮喘、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造成中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以及儿童自闭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是这样描述空气臭氧污染对人体危害的:长期臭氧污染暴露和死亡风险相关,至少是和呼吸系统及心血管死亡率相关。
夏季和午后最严重
臭氧污染一般从每年4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其中68月份浓度最高。从一天来看,随日照增强,臭氧浓度不断增加,在中午1点左右出现峰值,下午23点持续高值,到傍晚5点左右随着太阳辐射减弱,臭氧浓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夏季天气更适合生成光化学污染,气温高、紫外线强,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中,含大量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他们在太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臭氧。
极端高温天气、气候变暖等原因带来的臭氧污染加剧是一个全球性、普遍性状况。
如何做好防护
当室外臭氧浓度达到较高水平时,建议减少外出活动。对于易感人群而言,外出时务必采取周全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遮阳帽与墨镜,这些防护用品能有效减轻臭氧对眼睛及皮肤的潜在危害。
同时,适当减少室内与外界的空气交换频次,以降低室内臭氧浓度, 若条件允许,可启用室内空气净化设备,进一步净化空气环境,保障居住空间的清新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