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十句让人误读的名言名句,你读错了几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十句让人误读的名言名句,你读错了几个?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31A05OHB0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引用一些名言名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然而,有些名言名句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读,导致其真正的含义被曲解。本文将列举十句常被误读的名言名句,并对其正确的含义进行阐释。

误读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话出自《庄子》,现在常被用来劝勉人努力学习:要学的东西那么多,一定要努力学习。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意思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掌握无限的知识,注定会失败。庄子想表达的是不能漫无目的地去学习,而是要抓重点,谨慎选择学习的内容。

误读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大意为: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此处无后,是指不尊重长辈就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

误读三:无毒不丈夫

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思是说,作为一个男人,不应该小肚鸡肠,而要心胸坦荡、心胸宽广。可是,偏偏有好事者觉得这幅对联不太工整。古代对联讲究“平仄”对称,而在这幅联中的“度”为仄声,念起来有些别扭,于是就有人灵机一动将“无度”改成了“无毒”。这一改不要紧,却将后半句的意思完全颠覆了。

误读四:小心驶得万年船

全文为: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能捕千秋蝉。即使阅历万千,也要谨慎当先。在任何时候,谨慎小心都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一旦过分盲目自大,那恐怕就是败亡的开始。

误读五: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原文为: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这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要以心论;而判断是否“恶”,要以行论。“迹”也就是行为、行动的意思。这两句如果直译为现代的话,意思是说:
判断一个人是否孝顺,不能以他给了父母多少钱、买了多贵的车、建了多大的房子、创造了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作为标准,如果以这些行为作为标准的话,那么贫穷人家就不会有孝子了;
相反,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恶人,则要以他有没有做出烧杀淫掠这样的恶行作为标准,而不能以他有没有动邪念、有没有恶的心理活动作为标准,如果以没有邪念、没有恶心作为标准的话,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完人了,因为人人都存在邪念。

误读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一直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为自己谋权、谋利、谋色,就要招到天地的诛杀。说出此话的人,也绝非善类。其实,这是误解。这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作为一个人,要把自己做好,叫做“为己”,做好自己就要符合国学智慧提出的做人标准。为人子把“孝”做好,当领导的把“仁”做好,当下属的把“敬”做好,做父亲的把“慈”做好,与同事交往把“信”做好。当老师的把师德做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等等。

误读七: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谓“游必有方”,意思是如果要出去游历,一定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孔子其实并不反对孩子离开自己的父母,他强调的是如果离家不能让父母担心。

误读八:远亲不如近邻

原句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高级社区还是老式小区,人人都有邻里关系,这种由缘分产生的固定关系有时胜过亲戚本身。住得近的邻居,常常可以彼此照顾,甚至发生危险情况的时候,在第一时间里采取应急措施。有人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邻里乡亲,能够谈得拢,聊得来,也应该是一种缘分吧。能够像老家乡村中的人们那样,守着人类生存最初的乡村,造访、相聚,是一种无比的幸福,也是很多人真诚的向往!

误读九:富贵险中求

原句是: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误读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过去一般都理解为:对大夫不能使用刑法,应该豁免;对老百姓不用讲礼,讲礼是无用的。”仿佛是说,官僚贵族们可以尽情地贪赃枉法干坏事也不会受惩罚;百姓们则一定会遭受到粗暴无礼的对待。如果你说在古代社会里,这是客观存在的,那我无话可说,这难以避免;但如果你说这就是《礼记》中对社会的道德期望和要求,那显然不合逻辑。其实,这两句话是对等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等的:贵族们固然享有特权,但罪行是另有裁决而绝非不问;百姓固然地位低微,但对他们的礼制的要求显然也会低很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