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蛤蟆和壁虎?“刑”!很“刑”!
抓蛤蟆和壁虎?“刑”!很“刑”!
近日,一则"两男子抓44只壁虎被抓"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不仅仅是壁虎,就连常见的癞蛤蟆(蟾蜍)也属于国家保护的"三有"野生动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癞蛤蟆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相关的法律保护规定。
癞蛤蟆: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癞蛤蟆,这个听起来有些滑稽的名字,实际上指的是无尾目蟾蜍科的两栖动物。在中国,最常见的是中华蟾蜍、花背蟾蜍和黑框蟾蟾蜍,它们几乎遍布全国。
这些看似其貌不扬的小动物,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各种昆虫为食,尤其是甲虫和蛾类等害虫,对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背部那些让人视觉不适的疙瘩,实际上是重要的皮脂腺,能够分泌一种名为蟾酥的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蟾酥:神奇的药物成分
蟾酥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包含异沙蟾毒精-3-辛二酸单酯、沙蟾毒精-3-辛二酸单酯、华蟾酥毒基等多种化合物。这些成分赋予了蟾酥广泛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化脓感染,甚至在抗肿瘤方面也显示出潜力。
然而,获取蟾酥并非易事。一只蟾蜍只能提供几十毫克的蟾酥,且不同种类的蟾蜍含量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大量采集才能获得足够的蟾酥。按照国内蟾酥价格计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
采集蟾酥:科学与保护并重
专业的蟾酥采集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流程:
- 时间上,选择每年5月初到9月底。
- 工具上,采用铜或铝制作的夹钳,并用瓷盘等盛浆。
- 采集过程中,需要将蟾蜍清洗干净,适度取蟾酥。
- 采集后,需要对蟾蜍进行消毒,避免受损。
- 避开蟾蜍的繁殖期,这样采集后基本无伤害。
如果盲目采集或过度捕杀,可能会导致蟾蜍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法律保护:三有动物不容侵犯
虽然癞蛤蟆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但它们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其中涉及多种蟾蜍种类。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如上海自2016年11月起将崇明全域划定为野生动物禁猎区。
因此,对于非法狩猎癞蛤蟆等"三有"保护动物的行为,执法部门是有法可依的。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即使是看似普通的癞蛤蟆和壁虎,也属于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随意猎捕和出售这些动物。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 咸振飞,瞿康山,程俊,殷李焱,李娇,张志强.基于中华蟾蜍的生态习性采集蟾酥和蟾衣的技术[J].水产养殖,2016,37(05):16-18.
- 刘京京,王静宜,郭夫江,卞雪莲,宋嬿,吴迎春,李医明.中药蟾酥化学成分研究[J/OL].中药材,2021(10):2329-2333[2022-06-09].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2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