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天也能“拔”掉多种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天也能“拔”掉多种痛?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91213

秋冬季寒邪渐起,若不慎感受寒邪、凝滞气血、出现各种部位的痛证,中医认为可以通过拔罐“处理”,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正所谓“拔上一罐、病去一半”,无论是头痛、腹痛、风湿痛,还是身体急慢性损伤,如落枕、关节扭伤等,拔罐都能有很好的疗效,有些病痛甚至一次就能完全消除症状。

拔罐,该用什么罐?

先说一个冷知识:拔罐用的罐,讲究还挺多。

一般来说,家中的瓶瓶罐罐都能用来拔罐,但如果真的打算经常“拔一拔”,还是建议购买、使用临床常用的罐子。

玻璃罐

目前最常用的罐子由玻璃制成,有多种口径,可适用不同部位。

特点:光滑透明,可实时观察罐内皮肤充血、出印的程度,适用于多种拔罐手法,结实耐用。

缺点:容易碎裂。

竹罐

用不同粗细的竹子制成不同口径的罐子。

特点:轻便、便宜、不易摔碎;竹子质地有一定的吸收性,可吸收药液,目前常用于煮罐法。

缺点:竹子透气,拔罐时容易吸附不牢;竹罐罐口容易磨损变得粗糙,不注意养护,可能损伤皮肤。

抽气罐

拔罐时需要用火消耗罐内空气造成负压,有一定操作难度和危险性,因此产生了用玻璃或塑料制作,安装有活塞的抽气罐。

特点:通过活塞运动形成罐内负压,同时可调节压力大小,控制吸力,用法比较简单。

缺点:仅通过机械作用改善症状,从中医角度看缺少了“火”的特性,失去了部分精髓。

此外,还有诸如金属罐、电热罐、磁疗罐、紫外线罐、离子渗透罐等。其中金属罐导热性能好,人容易被烫伤,不推荐家庭使用;其他一些“罐”是结合现代科技制造的新型罐,特殊作用尚缺乏数据支持,一般初学者更推荐使用传统的罐。

拔罐,应该怎么拔?

拔罐怎么拔?不就是把罐子热一热,然后往皮肤上一贴吗?

其实不然。

拔罐方法众多,我们可以了解一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火罐法

临床中,最常用的是闪火法(最常用),即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或直接用纸棍等点燃,在罐内环绕一圈后抽出,将罐体迅速扣在治疗部位。

此外还有投火法、架火法、贴棉法、滴酒法等,操作难度较高,初上手者不能很好掌握拔罐技巧。

水罐法

最常用的是水煮法,要搭配竹罐使用。将竹罐放在水中(或药液中)煮沸,取出时罐口朝下,用布擦干或甩净水分,立即吸附于治疗部位。

此外还有蒸汽法。将水壶内的水煮沸,罐口对准壶口 1—2 秒,利用壶口喷出的高温蒸汽形成罐内负压,然后吸附于治疗部位。

常见的拔罐手法也有3种。

  1. 留罐法

适合部位:全身

罐子吸附在既定部位后,不进行手法操作,将罐子留置10—15分钟,同时观察肤色变化。主要治疗寒邪导致的疾病。

  1. 走罐法

适合部位:背部脊柱两旁、腰骶部、腹部及肩关节等范围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在拟走罐的部位涂抹润滑物质,将罐体吸附在人体后,用手握住罐体使其稍倾斜,循环往复移动罐体。在皮肤出现红润、充血、瘀血现象时停止。主要治疗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导致的疾病。

  1. 闪罐法

适合部位:需要治疗部位

将罐体吸附在治疗部位后迅速拔下,再次吸附,重复 5—10 次,直到皮肤发红。主要治疗风邪导致的疾病。

其他如刺络拔罐法、火龙罐法等,须结合其他技术同时使用,一般由专业医生治疗,不建议在家自行操作。

这些人不适合拔罐治疗

拔罐是一种治疗保健法,可用于大多数疾病的治疗,尤其是以疼痛为特征的疾病,也可以用于改善人们亚健康的状态,但有以下情况的人,不适合拔罐治疗、养生,应避免拔罐。

  1. 人体器官重度功能障碍者,如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等。

  2. 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如有咯血、便血、紫癜等症状及血友病患者。

  3. 恶性肿瘤患者。

  4. 全身性水肿者。

  5. 高热患者。

  6. 躁动不安或有精神疾病者。

  7. 广泛性皮肤病或皮肤过敏患者。

  8. 处于妊娠或月经期状态的女性。

  9. 外伤骨折、皮肤有破损者。

  10. 健康人群在酒后、饭后、过度劳累时也不宜拔罐。

拔罐后有水泡正常吗?

不论使用何种方法拔罐,都会出现局部有牵拉感、肿胀感,或感到发热、发紧、凉气外出等反应。

起罐后,治疗部位出现潮红、紫斑、瘀点等,被治疗者若无其他明显不适感,属于正常现象,皮肤上的罐印 2—4 天可自行恢复,不需做任何处理。

部分被治疗者皮肤反应明显,出现深红、紫黑、青斑,触之微痛者,多为瘀血热毒;出现水肿、小水泡、罐内较多水汽者,多为湿气较重;皮肤颜色无明显变化、感觉寒凉者,多为虚寒疾病。这些也属于拔罐的正常反应,但具有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应尽快咨询医生。

秋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拔罐要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并且拔完罐后要及时穿衣保暖,可饮用温开水,避免受寒。

本文部分引用自《拔罐那些事儿》。原文刊登于《祝您健康》杂志2024年11月。原文作者为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张秋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