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的尘埃——格物论的三种含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的尘埃——格物论的三种含义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M3525H05567HC8.html

"格物"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大学》,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将探讨朱熹、王阳明和颜元三位哲学家对"格物"的不同理解,揭示这一概念在认识论、修养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上的丰富内涵。

"格物"一词最早见于《大学》,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有三种主要的含义:认识论、修养论和实践论。这三种含义分别对应了朱熹、王阳明和颜元三位哲学家的思想体系。

二程(程颢和程颐)对"格物"的解释突出了认知论的含义。他们认为"格物"就是"穷理而至于物",即通过认知活动来理解事物的本质。程颐进一步指出,"物各付物"是认识前的准备,强调在认识事物之前需要去除主观臆测。同时,他也强调了"格物"需要涵养,说明"格物"具有修养论的含义。

朱熹对"格物"的解释则更侧重于认识论的特点。他认为"格物"就是"即物而穷其理",即通过接触具体事物来探究其内在的道理。朱熹强调,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从而对万物的表里精粗都有所了解。

王阳明对"格物"的理解则更侧重于修养论。他认为"格物"是"止至善之功",强调道德判断的重要性。王阳明认为"格物"就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强调"格物"是内心的功夫,需要去除物欲,回归本心。

颜元对"格物"的理解则更侧重于实践论。他认为"格物"就是"犯手实做其事",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颜元认为,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格物"作为《大学》八条目之首,决定了心学与理学的路径差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明确指出,他对"格物"的理解与朱熹不同,认为"格物"是"止至善之功",强调道德判断的重要性。这种差异体现了心学与理学在认识论和修养论上的不同侧重。

综上所述,"格物"这一概念在儒家思想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包含了认识论的维度,也包含了修养论和实践论的维度。这三种含义分别对应了朱熹、王阳明和颜元三位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