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江南最大古典园林的历史与建筑之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拙政园:江南最大古典园林的历史与建筑之美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xiaohuasheng.cn/blog/2b8bd8500cf8aac2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占地约5公顷,是江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一、历史溯源
- 明正德四年(1509年),王献臣建造拙政园,设计出自吴门画派大家文征明之手,历时16年完成。
- 明崇祯四年(1631年),几近废墟的东园被侍郎王心一购得,更名为“归园田居”。
- 清顺治年间(1662年),拙政园收归国有,后历经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再转卖给吴三桂之婿王永宁为府。
- 乾隆三年(1738年),蒋棨接手拙政园。
-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战火纷飞,忠王李秀成将此园作为忠王府。
- 光绪三年(1877年),富商张履谦获得此园,改名“补园”。
- 1951年,拙政园再次修复,开放中部和西部。
二、园林布局
拙政园最初以溪水为脉,纳溪成湖,竹林溪畔,繁花湖畔,叠石造山,添楼台轩榭,追求山水如诗画般的纹理,也追求天然野趣的田园闲适。如今的园林风格更偏向于清末时期的精巧匠作。
- 东园:中心是涵青池,向南可欣赏缀云峰、联壁峰及峰下“小桃源”洞,探幽寻胜;向西可见溪涧蜿蜒的梧桐和茂林修竹,静心雅意;向北则有紫罗山,其中的芙蓉榭极受欢迎。
- 西园:布局沿袭张履谦时期的“补园”,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建筑环湖而建,南部有三十六鸳鸯厅、塔影亭、浮翠阁等。
- 中园:南面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建筑,都依托水景的灵秀,主厅是远香堂。
三、精品建筑
3.1 远香堂
远香堂是拙政园中园的主体建筑,面水而建,单檐歇山顶,四面厅形式,高大宽敞。堂南数步之外是一泓清池,池边铺有清雅花砖,栽种广玉兰数株,枝叶繁茂。堂北设有临水月台,东山的待霜亭和西山的雪香云蔚亭隔池相望,山间有溪桥相连。雪香云蔚亭上题有元代倪云林的“山花野鸟之间”,配以文征明的亭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尽显西山野趣。远香堂之名源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
3.2 三十六鸳鸯馆
三十六鸳鸯馆是西园的主要建筑之一,歇山顶,面阔三间。由南北两厅组成,装修各异:北部称“卅六鸳鸯馆”,背阳面水,适合夏秋居住;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向阳,适合冬春居住。
3.3 与谁同坐轩
这座别致的小亭由原主人张履谦设计成折扇形,屋面、门窗、石桌、石凳乃至轩顶、灯罩、匾额、半栏都呈扇面状,因此也有“扇亭”之称。背倚土石假山,依山势而建,通过扇形空窗可远眺倒影楼和三十六鸳鸯馆,山上的笠亭则映入窗中。
3.4 梧竹幽居
这是一座攒尖式建筑,嫩戗发戗,飞檐翘角。其独特之处在于借景生景,借窗外的繁花美景、小桥流水、湖光山色以及梧竹婆娑之景,向西远眺还能看到北寺塔。
3.5 枇杷园
位于远香堂东南面的枇杷园是中园的园中园,采用全然障景的设计手法,通过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的效果,形成“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园内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景点。
本文原文来自小画生博客。
热门推荐
同济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好吗 是否值得报考
Transformer模型中的矩阵乘法与点积:详解Attention计算原理
英超第4轮前瞻!曼联曼城切尔西全出动!谁能闯关成功!
家具库存清仓管理:从盘点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指南
用不了20年,“独生”和“二胎”家庭的差距就会拉开,原因很现实
人寿保险7大特定条款,你必须了解的保险条款
胸口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点不痛不痒该如何处理
网线最远能拉多少米?
不吃药也能降血压!15种自然降压疗法,赶紧收藏!
网站优化全攻略:从结构到SEO,提升用户体验与搜索引擎排名
守护“白色宝藏” 留住“冰川记忆”
家装风格大揭秘:轻奢、简约、新中式等风格选择与搭配技巧
流放之路 2:最低和推荐 PC 系统要求
小学生怎么记忆单词:趣味与方法的完美结合
如何寻找相似案例数据库
融媒体管理系统下的新闻报道策略与实施路径
不是本人开车保险赔吗?自然灾害车子损坏保险会赔吗?
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坚毅与方刚,演绎红旗的底色
管理项目过程中如何快速制作甘特图?项目经理常用的6款工具
深入了解2K分辨率:提升视觉体验的关键选择与应用场景分析
什么是案件准备?法律诉讼中的关键环节详解
“四维制造”赋能绿色智造转型
轻轨是地铁吗?城市轻轨与地铁的区别详解
掌握江恩理论的「转势日」:把握股票买卖点
蚕豆——中国传统的美食和健康植物(探索蚕豆的历史、文化和营养)
巴厘岛传统仪式指南:拥抱巴厘岛的心跳
门口放大象有什么讲究?放大象一般人镇不住吗?
在南昌,见江湖!
豌豆和腊肠用来焖饭简直绝配!口蘑搭配+1
正版玉匣记大明吉日 正版玉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