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为什么叫骑楼(海口骑楼老街,我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骑楼为什么叫骑楼(海口骑楼老街,我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骑楼,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房屋结构,更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记忆。从南洋归侨带回的建筑风格,到如今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
骑楼,又称外廊式商住建筑,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商业街区的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公共走廊,使行人免除日晒雨淋之苦。这种建筑形式最早可追溯至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他规定临街的店屋在临街面要留出五英尺的公共空间,各家店屋的公共空间相连形成贯穿街道的走廊。
海口骑楼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9年,第一座骑楼的建成标志着这一独特建筑风格在海口的开端。这些骑楼大多建于20世纪初期,由南洋归侨带回故乡,经过百年沧桑,如今已成为海口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2009年,海口骑楼老街以其独特的南洋建筑风格与深厚的历史积淀,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骑楼一般采用砖木结构,多为两三层,最高不超过五层。建筑立面分为三段:下段为骑楼列柱走廊,中段为楼层,上段为女儿墙。这种设计既满足了商业活动的需求,又兼顾了居住功能,实现了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的布局。
骑楼的建筑细节也颇具特色。楼顶檐口的天际线多为波浪形雕饰,各类形状的窗户拱券弧线优雅。外墙体上的浮雕则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常见的图案有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梅兰竹菊、莲池鲤鱼、松鹤延年、宝瓶等,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喜庆氛围。
在海口骑楼老街中,许多店铺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例如,会文书局成立于1928年,当时海口市的七家书店联合开设“琼崖图书业公司”,总代理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出版的图书,供应全岛13县数千个中小学校。正安号则于1906年2月1日正式营业,主营纸料,兼营文具等。余永记药店创办于1900年,经营中成药,并高价聘请坐堂先生。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2011年,海口市政府根据骑楼的风貌现状,按照建筑质量、建筑艺术完整程度,将骑楼历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实施挂牌保护。其中,一类历史建筑24处,二类历史建筑105处,三类历史建筑207处。
除了骑楼建筑本身,老街中还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邱氏老宅始建于咸丰七年(1857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琼北传统民居,坐南朝北,东西宽10余米,大门朝向中山路,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始建于元代,同样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天后宫主殿依然保存着原有的横梁,而手捧如意的汉白玉妈祖站立雕像则由“世界雕刻之乡”河北省曲阳制作,高3.23米,重5.8吨,采用整块北京房山汉白玉雕成,极具艺术价值。
天后宫供奉的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3月23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年仅27岁。因其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全名为林默,称林默娘。天后祀奉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口骑楼老街不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每一栋建筑都在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从南洋归侨带回的建筑风格,到如今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见证了海口乃至海南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