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王伐纣的历史真相!学者指出:周灭商的真实原因超出你的想象

创作时间:
2025-03-23 12:13: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王伐纣的历史真相!学者指出:周灭商的真实原因超出你的想象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800QC5Q0543KZTA.html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正义战争,但近年来学者们通过考证发现,这场战争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周族起源于西北戎狄部落,崇尚武力和掠夺,与商朝的农耕文明形成鲜明对比。那么,周武王究竟是出于正义还是私欲推翻了商朝?周灭商的真实原因令人震惊,超出你的想象。

周族的低微起源与血腥崛起

周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后稷时代。后稷曾是夏朝农师,因为他在农业上的杰出贡献,帝尧亲自册封他为邰邑之主。然而,在后稷去世多年后,他的后人不窋失去了在朝为官的机会,只能和西北地区的戎狄部落混居,过着游牧生活。

几经辗转,后稷的第十二代孙古公亶父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被逼迁徙到岐山一带。这里正是后来周族的根据地。根据《史记》的记载,亶父是出于仁义而不愿与戎狄开战,才带领周族人民离开家园的。但从《竹书纪年》的记载来看,亶父之所以迁居岐山,更有可能是因为与戎狄作战失利,不得已投靠商王朝。

亶父薨后,他的儿子季历掌权。这位周公似乎继承了先人的野心和好战本性。在短短23年间,季历就先后征伐了周边7个戎狄国家,使周族的疆土迅速扩张。见状,商王文丁不得不出手,先是封赏季历,随后又将他囚禁至死。

周人融入戎狄蛮族文化

周族先祖后稷虽然曾是夏朝农师,但在后来的几百年间,周人与西北戎狄部落朝夕相处,终于被同化为一个半游牧的蛮族。他们不再像华夏人那样重视农耕生产,而是效仿戎狄崇尚武力、渴望掠夺财富的生活方式。

最明显的证据,是周人在岐山一带建立起"军事民主制"的政治体制。所谓军事民主制,实质上是一种游牧部落向导选举制度。周人废除了世袭王位,改由族中勇武有为的贵族通过相互竞争和投票产生。这种制度与西北游牧民族非常相似,与中原王朝的世袭体制截然不同。

除了政治制度之外,周人在生活作风上也完全同化为游牧民族。他们不再安于窝囊,而是四处掠夺、频繁征伐。正如前文所述,周公季历在短短23年间就攻伐了7个国家,无疑是在向西北蛮族学习掠夺的手段。而当时繁荣的殷商文明,重视工艺制造和农业生产,自然就成了周人蔑视的对象。

有学者据此认为,周人灭商并非像史书上所说的"奉天命、革夏命"那样正义,而是出于私欲。因为在他们看来,农耕生产无非是奴隶般的劳作,唯有靠掠夺和战争才能获取荣华富贵。正是这种观念,导致了接下来发生的商周战争及周人夺权的血腥暴行。

姬昌韬光养晦运筹帷幄

在季历被商王囚禁后,周族内部爆发了动荡。季历的儿子姬诵继位,但很快就被族人废黜。直到姬诵的儿子姬昌登基,局势才逐渐稳定下来。

姬昌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周族虽然疆土不小,但在殷商王朝的压力下还是捉襟见肘。为了避免同样遭遇被囚或被灭的命运,姬昌选择了韬光养晦的策略,暂时臣服于商朝。

根据《史记》的记载,姬昌曾被商纣王囚禁长达6年之久。期间他耐心等待时机,同时也在暗中运作,努力拉拢各方诸侯并取得信任。比如周族就是在姬昌的主导下,首次向殷商朝进贡贵重的白斛珠等珍品。

释放后,姬昌继续卑躬屈膝,不断劳师远徙往诸侯国觐见,甚至亲自为王朝打铁作器。这些举动无一不在消除诸侯对周人的戒心,为日后推翻商朝扫清障碍。果不其然,姬昌终于赢得了大部分诸侯的拥戴和支持。

有了这层基础,姬昌遂开始远交近攻,策动推翻商朝。他先是结盟与商王朝军力相当的象、狘等国,孤立了纣王。随后又诱使纣王自毁威信,引发民众不满。待时机成熟,姬昌这才发号施令,率领诸侯联军攻打商都。就这样,商朝在短短几年间就被完全消灭了。

武王伐纣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推翻纣王统治后,姬昌是否就此收手,遵循所谓的"正义"和"天命"呢?事实远非如此。相反,他开启了一场更大规模、更残暴的征服之路。

首先,姬昌并未放过那些曾投靠纣王的国家。根据《史记》记载,他率领大军先后攻伐了东夷、北狄、西羌、南楚等数百小国,史称"武王之征"。期间无论是否顽抗,这些小国基本上都遭到了彻底的摧毁和屠杀。

其次,姬昌更是痛下杀手,将忠于商朝到底的申、蒲等国彻底消灭。当时申人出于爱国热忱,拼死同武王抗争多年,导致国力渐衰、民不聊生。可即便如此,武王依旧坚持要将申人赶尽杀绝,无情屠城。如今思之,这无疑是反人类的暴行。

更值得玩味的是,姬昌手下的军队里,其实包含了不少与纣王有亲属渊源的方国贵族。比如他的两员大将姚张和曲扆,分别是纣王的三房姨太子和丁摹。换句话说,武王灭纣显然并非出于正义目的,而是为了谋求私利。

事实证明,姬昌在打着"天命"的旗号掩盖下,其实早已丧失了仁义道德底线。他残酷无情,行径与西北游牧蛮族别无二致。灭商之后,他依然沉浸于杀戮中,像一头狂躁的野兽般在中原肆虐。那场看似伟大正义的"武王伐纣",其实只是个人私欲在作祟。

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

纵观整个商周更替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武王伐纣"根本就是一场合乎情理的阴谋和权力争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武王姬昌并非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奉天命、革夏命"。事实上,他灭商的动机完全出于个人私欲。在被纣王囚禁多年后,姬昌积累了深深的怨恨。他巧妙利用了纣王暴虐且昏庸无道的形象,向诸侯散布"奉天命"的谎言,从而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戴。一旦掌权,姬昌就开启了一场血腥的征服和杀戮之路,根本没有所谓的"正义"可言。

其次,从客观事实上看,商周更替并非先进取代落后。相反,它标志着中原华夏文明倒退了一大步。商朝时期,工艺制造、音乐文学、礼仪制度等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周人作为一个半游牧的蛮族,他们只懂得掠夺和杀戮,根本没有这些先进文化。所以说,周灭商并非一种文明进步,而是落后夷狄文化取代了先进文明。

最后,难以回避的一个事实是,现存的史书大多是出自后人之手,而非亲历者所作。这些后人往往受到统治者的影响而有意无意地粉饰历史。比如,史书之所以将武王伐纣美化成正义之师,很可能是因为后世的周王朝需要这种谎言来巩固其合法性。

结尾

所以,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必要重新解读武王伐纣的历史真相,打破旧有框架,还原事件本来面目。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吸取历史的智慧和教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