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周易·上经》第二卦坤为地 之 元亨,利牝马之贞
共读《周易·上经》第二卦坤为地 之 元亨,利牝马之贞
导读:《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典籍,其中的坤卦以"地"为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本文通过对坤卦的深入解读,揭示了包容、承载、柔顺、坚韧等人生智慧,为现代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品读经典: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学习笔记:
坤者地也,万物之生,气始于天,形生于地,天地合德,刚柔有体。坤之为字,从土从申,土者坤之象,申者坤之方,取象后天八卦方位也。
“坤”古文字作“巛”,象坤画六断也。异体字作“堃”,方者地之德,土者地之质。帛书《周易》作“川”,水之体,顺之性,而下之位也。坤之为用,安静柔顺,卑以承乾也。
《春秋元命苞》曰:“地者易也,言养物怀任,交易变化,含吐应节,故其立字,土力于乙者为地。”
坤,阴气之始,阴生于阳,坤之「元」也。《乐声仪》曰:“下元者,地气也,为始万物,生育长养,盖藏之主也。”乾坤合德,气始形具,刚柔有体,万物化生,坤之「亨」也。
飞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乾以龙类,坤以马象,龙飞天上,变化自在,马行地上,驯服于人。坤者地也,马者地精也,牝者阴类也,上下皆坤,是取牝马之象。牝取其顺,马取其健,顺以听命,健以合德,顺则含章,健以事上,顺安其贞,健续其永。
阳生于下而极于上,故飞龙在天。阴生于上而极于下,故牝马行地。《春秋·潜潭巴》曰:“有马入宫,大臣不从行不忠。”注云:“马,地精,阴也。”静为坤之常,动为坤之变,《系辞》曰“坤,阴物也,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者,犹言坤道至柔而动也刚,故曰「利牝马之贞」。
夫阴阳之道,阳夫阴妻,阳君阴臣,阳唱阴和,阳乘阴承。若夫阴处阳先,则迷妻道,失臣道,故曰「先迷」。犹月体无光,日照生明,月蔽日体,食日之圆,天道若此,何况人伦?迷,惑也,取乾之对象,乾体大明,觉行圆满,坤体暗昧,迷惑众生。阴居阳后,得其夫以从之,得其君以事之,贞妻之常,守臣之分,斯得其纲矣,故谓之「后得主」,犹《小过》曰「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者也。
坤为众,乃有朋党之象。后天八卦坤统三女居西南,同类为朋,故曰「西南得朋」。朋,党也,坤体六断,卦画最多。《广雅》:“朋,比也。朋,类也。”《诗经·小雅·常棣》云:“每有良朋,况有永叹。”乾统三子居东北,阴阳异类,故曰「东北丧朋」。
君子在朝,野无遗贤,四海同心,一身以任天下,此「得朋」之正,犹《豫》曰「勿疑,朋盍簪」者也;君子不党,绝类忘私,廓然大公,一心以任天下,此「丧朋」之正,犹《涣》曰「涣其群,元吉」者也。坤之为道,得失不离其正,静以承天,安以事君,故曰「安贞」。得其常则安,安于常则贞,安于贞,是以「吉」也。
《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者,明乾坤天地之象、动静之情,生化万之功也。《杂卦》曰「乾刚坤柔」者,明乾坤刚刚柔之质也。
心得体会:
坤之德犹如阴柔之道,博厚之德,坤德有包容之用,化物之功,静顺之性,安贞之情,广大之体,方正之形,文理之象。
初读《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句,如晨钟暮鼓,叩击心扉。大地以其宽广的胸怀承载万物,以静默的姿态滋养生命,这种品格给予现代人深刻的启示。
坤之德的包容与承载,大地的包容性令人震撼。它不分贵贱地承载着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也承载着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种包容不是被动的承受,而是主动的接纳。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忘记了包容的力量。坤卦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差异,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变化。
大地的承载能力同样令人敬畏。它默默承受着风雨侵蚀、沧海桑田,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与坚韧。这种承载不是简单的负重,而是转化与新生。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压力与挑战。坤卦启示我们,要以大地的姿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承受中实现自我超越。
坤之道柔顺与坚韧,大地的柔顺性体现在它随物赋形的特性上。它不固执己见,不强行改变,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与万物和谐共处。这种柔顺不是软弱,而是智慧。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过于强调自我,忘记了柔顺的价值。坤卦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往往隐藏在柔顺之中。
大地的坚韧性同样值得学习。它看似柔弱,却能承载万物;看似被动,却能孕育生机。这种坚韧不是固执,而是持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急于求成,忘记了坚持的意义。坤卦启示我们,要以大地的坚韧,在默默耕耘中等待收获。
坤卦的智慧,在于它揭示了大地的品格与力量。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大地般的品格: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差异,以承载的勇气担当责任,以柔顺的智慧化解矛盾,以坚韧的毅力追求理想。让我们以大地为师,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在静默中积蓄力量,最终实现生命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