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出自唐代杜甫的《南征》
译文: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注释: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赏析:此句诗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展现出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原文
杜甫《南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
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注释
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表现了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州,临行前不禁老泪纵横。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尾联“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是诗人的慨叹,杜甫一生苦苦创作,抒写个人的悲哀,反映人民的苦难,但始终不被世人理解。没有知音,得不到赏识,这的确是杜甫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
参考资料:
1、萧枫.唐诗宋词元曲:线装书局,2002:430
2、莫砺锋.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3:246
简析
《南征》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既是诗人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忧民思想的体现,又是他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颔联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美景而只能潸然泪下;颈联道出他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尾联是其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展现出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