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霸凌行为的认定标准:从校园霸凌到网络暴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霸凌行为的认定标准:从校园霸凌到网络暴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6law.cn/laws/4512920.aspx

霸凌行为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维度,包括行为表现、主观意图、造成的后果以及权力不平衡等因素。本文将详细探讨霸凌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严重程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霸凌行为的认定标准。

霸凌行为的认定标准

霸凌的认定标准通常从多方面考量:

  • 行为方面:具有攻击性且重复发生的行为可被视为霸凌。如肢体上的殴打、推搡,通过暴力手段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言语上的辱骂、嘲笑、起侮辱性绰号,对他人进行言语贬损;社交上的孤立、排挤,刻意让某人脱离群体,使其在社交层面陷入困境;还有网络上的恶意传播谣言、曝光隐私等网络暴力行为。

  • 主观意图:霸凌者存在故意针对他人的主观恶意,旨在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心理或情感上的伤害。

  • 造成后果: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明显伤痕等实质性损伤;在心理层面,致使受害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社交功能。

  • 权力不平衡:霸凌者与受害者之间存在权力差异,可能体现在体力、社交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霸凌者利用这种优势地位实施霸凌行为,受害者往往因这种差距难以有效反抗。

只有综合这些因素,才能准确认定霸凌行为。

校园霸凌的判定标准

校园霸凌的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从行为类型上,肢体暴力行为,如殴打、踢踹、抢夺财物等,对受害者身体造成明显伤害,达到一定伤势程度,如轻微伤及以上,通常可认定为霸凌。

言语霸凌方面,长期进行恶意辱骂、起侮辱性绰号、恶意造谣诽谤,严重影响受害者心理健康,导致其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或有明显情绪低落、厌学等行为表现,也构成霸凌。

社交霸凌中,故意孤立、排挤他人,联合同学对特定学生进行冷暴力,使其在校园社交中被边缘化,进而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这同样属于霸凌范畴。

从主观故意性看,霸凌者实施行为是出于恶意,以欺负、伤害他人为目的,而非偶然冲突。同时,行为具有持续性,多次重复类似不当行为。综合行为的方式、对受害者身心造成的实质性伤害以及主观故意、行为频率等多方面因素,才能准确判定是否构成校园霸凌。

霸凌行为的具体表现

霸凌行为通常涵盖多种表现形式及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才构成霸凌。

  • 身体霸凌方面:频繁且恶意地对他人进行拳打脚踢、抢夺财物、故意推搡致使他人受伤等暴力举动属于霸凌。此类行为直接对受害者身体造成伤害,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 言语霸凌上:持续地辱骂、嘲笑、起侮辱性绰号、恶意中伤等行为,给受害者心理带来极大创伤,损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 社交霸凌:表现为故意孤立他人,阻止他人参与集体活动,传播不实谣言破坏他人声誉等,使受害者在社交上陷入困境,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

  • 网络霸凌:则是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恶意信息、图片等对他人进行诋毁、骚扰,因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受害者的负面影响更为持久和严重。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为霸凌,关键在于行为具有长期性、重复性、恶意性,且给受害者在身体、心理、社交等方面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