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合同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在哪
写合同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在哪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定金和订金虽仅一字之差,但其法律含义和后果却大相径庭。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定金收据与定金合同的差异,以及遇到定金纠纷时的起诉流程,帮助您在签订合同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写合同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在哪
定金与订金虽仅一字之差,但在法律上存在显著区别:
(一)性质不同。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旨在确保合同的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而订金通常被视为预付款,主要是一方先支付部分款项以表示购买意向。
(二)法律后果不同。若合同正常履行,定金可抵作价款或收回。若因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定金应当返还。而订金在合同不能履行时,一般只需如数退还即可,不存在双倍返还的问题。
(三)数额限制不同。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而订金的数额通常由双方当事人自由约定,法律一般没有严格限制。
在签订合同涉及相关款项时,应明确约定是定金还是订金,以避免后续可能产生的纠纷。
二、定金收据和定金合同有区别吗
定金收据和定金合同存在一定区别。
从性质上看,定金合同是一种合同形式,它是当事人双方就定金相关事宜达成的明确约定,明确规定了双方在定金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定金收据主要是一种收款凭证,用于证明一方已经收到另一方交付的定金这一事实。
从内容方面,定金合同通常会详细约定定金的数额、交付方式、交付时间、定金的用途以及定金罚则等具体条款。比如,若交付定金一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一方违约,需双倍返还定金等。而定金收据一般仅注明收到定金的金额、收款日期、交款人等基本信息。
从法律效力来看,定金合同是确立双方定金法律关系的依据,是主张定金权利和承担定金责任的重要依据。定金收据虽能证明收款事实,但在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上,不如定金合同全面和具体。总之,二者在性质、内容和法律效力上均有不同。
三、合同定金纠纷起诉怎么走流程
合同定金纠纷起诉,通常按以下流程进行:
准备阶段:
(一)收集证据。包括合同文本、定金支付凭证、双方沟通记录等能证明定金纠纷事实的相关材料。
(二)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是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
起诉立案:
撰写民事起诉状,明确原被告身份信息、诉讼请求,如要求返还定金及相应利息等,详细陈述事实与理由。携带起诉状、证据材料及副本前往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立案。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通知缴费。
案件审理:
立案后,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送达传票等法律文书。庭审中,双方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及辩论。法院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及陈述,查明事实,适用法律,作出判决。
若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