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不想去医院该如何选择药物呢?常用的非处方药有哪些?
生病了不想去医院该如何选择药物呢?常用的非处方药有哪些?
非处方药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不需要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就可以购买。非处方药极大程度推动了自我用药治疗进度,且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不可忽视的功能。但由于该类药物不需医生诊断即可自我购买,对于某些老年人或缺乏医疗常识等人群难以避免滥用药物现象。本文对常用非处方药进行一些简单介绍,希望为广大人群提供药物选择参考。
非甾体抗炎药物
感冒药
感冒是不同类型病毒导致的上呼吸道粘膜急性感染,患者主要表现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痛及干咳等症状。治疗感冒的主要途径是解除鼻充血、减少鼻分泌物,从而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常见的非处方感冒药有:扑尔敏、速效伤风胶囊、感冒灵、新康泰克等西药,感冒冲剂、正柴胡饮、双黄连口服液等。
退热药
发热为机体防御机制,但高烧会损伤机体,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等多种并发症。发热除了物理降温外,还需使用退热药;但该药只能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且持续发热或高热不退为机体发生严重疾病信号。故使用退热药的同时,还需使用治疗疾病药物,连续 3天不退热需及时就医。常见的退热药有:芬必得、柴胡饮、美林、泰诺林、小儿退热口服液、解热止痛散等 。
呼吸系统药物
镇咳药
镇咳为机体保护性且有益的动作,是健康人群正常反应,但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过咳嗽将呼吸道分泌的异物、病理性产物排除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轻度、不频繁的咳嗽无需使用药物,只需将痰液等异物排出即可自然缓解咳嗽;但过于频繁的咳嗽易增加患者痛苦,对其睡眠及休息有一定影响,甚至引发其他合并症。
镇咳药可消除患者呼吸道阻塞,改善其通气情况,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效的方法之一。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中收载的常见镇咳药有:咳必清等枸橼酸喷托维林;咳快好、咳福乐等磷酸苯丙哌林;氢溴酸右美沙芬。
祛痰药
呼吸道内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分泌物覆盖于粘膜表面,为粘液保护层。空气中尘埃在呼吸时被吸入,粘膜表面的粘液吸附尘埃微粒,由粘膜上皮纤毛方向运动,将有尘埃的粘液向上推至咽部后吸入胃中。故正常人群无积痰感觉,但感觉出痰液时可咳嗽将其排出;
呼吸道发生炎症后,分泌液则改变,炎症初期有多且稀痰液,咳嗽易排出;慢性炎症或炎症后期,痰液粘稠,刺激粘膜并加重咳嗽,阻塞呼吸道使患者出现喘息、气急,痰液无法通过咳嗽排出,会加重感染,需使用祛痰药。常见祛痰药有氨溴索口服液、羧甲司坦口服口液、莲花清瘟胶囊等。
消化系统药物
胃肠促动力药
恶心呕吐是胃肠逆蠕动导致的常见症状,解除该症状需使用胃肠促动力药以恢复其正常蠕动。国家非处方药收录的胃肠促动力药仅有吗丁啉一种多潘立酮药物,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
助消化药
消化不良为常见症状,食欲不振、进食后腹胀、嗳气、灼烧样肝、上腹部疼痛、排便习惯改变等让人感觉不适,且持续的消化不良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助消化药物能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缓解期不适症状;非处方药收录的助消化药有乳酶生、胰酶、干酵母,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轻。
消胀药
正常人群肠道中有一定气体,这些气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嗳气、打嗝、肛门排气以排除体外,使胃肠道中气体保持平衡。胃肠道中气体因某些原因进入增多或排出减少,易出现腹胀,症状较轻者可自行调整饮食以缓解,症状重者需用消胀药。非处方的消胀药包括二甲基硅油,具有效果快、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皮肤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药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皮肤科使用较多的一类药物,为治疗皮肤病的重要药物。常见的非处方药有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等,能有效抑制炎症过程,但无法杀灭病原体,故合并感染的皮肤病可合用抗感染类药。
抗菌药
抗菌药是供细菌感染使用的具有抑菌、杀菌活性的抗生素或化学物。非处方药收录的有盐酸林可霉素、呋喃西林等局部外用溶液及软膏剂;使用前需确定皮肤是否属于细菌感染,确定后使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 7d。
抗病毒药
病毒感染是目前传染性疾病中较为突出问题,原因为病毒传播广泛,发病率高且防治较困难。病毒寄生于宿主细胞中,药物杀灭病毒时也会损害正常宿主细胞,使药物受到限制;病毒感染在其生长高峰后出现典型症状,为病毒治疗困难的原因。抗病毒药是缓解病情或抑制病毒繁殖,使临床症状消失的药物。非处方药收载的主要有阿昔洛韦及酞丁安,只限于软膏剂、搽剂和乳膏等剂型,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引发的带状疱疹。
综上所述,非处方药虽然通过国药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广大人群可不需医师诊断即可自我购买的药物,但是药三分毒,用药需小心谨慎,只有科学合理对症使用药物才能提高药效,确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