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野猪又肇事!陕西一地野猪进村造成2人受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野猪又肇事!陕西一地野猪进村造成2人受伤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49365

2025年2月12日下午,陕西汉中勉县发生一起野猪进村伤人事件,造成2人受伤,野猪被当场击毙。近年来,野猪频频下山伤人毁物的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野猪进村,2人受伤

现场视频显示,一头黑色野猪径直冲向一名站在房檐下方的老人,老人试图用拐杖防御,2次击打野猪无果,野猪跳起将老人扑倒在地进行撕咬。


图源:大河报

大河报记者注意到,有村民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疑似有护林员带狗追赶野猪,导致野猪受惊后闯入村庄引发这起事故。该村民表示,两名受伤人员,一名动脉破裂,一名正在进行手术,其中一位伤者是自己的亲属。记者在社交平台私信该村民,未获得回复。

2月13日上午,大河报《看见》记者从秦巴生态保护中心了解到,事件发生于12日下午2点多,接到消息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将野猪当场击毙。目前2名受伤人员正在当地医院救治,伤情稳定。


图源:大河报

秦巴生态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孟先生告诉《看见》记者,已对村民所说情况开展调查,目前暂未发现人为围猎情况。

野猪频频下山,人猪激烈冲突

近几年,野猪现身多地城镇社区,甚至伤人毁物,频频登上热搜。

事实上,因野猪下山而引发的人与野猪的激烈冲突,已在不少地区上演:野猪进入农田啃食、践踏作物,进入道路引起交通事故,撞伤、咬伤甚至咬死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且这一趋势日益严重。

此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6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野猪危害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近5年因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其他财产损失的案件中,野猪致害最为严重。在农村,野猪泛滥将导致农作物受到严重损害;而在城市中,则更容易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其实早在2017年,江苏南京“野猪进城”事件就曾引起社会关注,南京市林业主管部门还曾专门推出《偶遇野猪指南》。据了解,野猪具有春拱种、夏毁苗、秋啃果的特性。每到夏秋农作物成熟时节,野猪成群结队在林缘附近的耕地中寻找食物,损毁农作物、中药材、经济林等。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被它光顾的田地几乎在数日内就会被啃食殆尽。

更让农户深恶痛绝的是野猪的泥浴行为。研究表明,在野外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野猪很少取食农作物,但会经常在农田中打滚,因此野猪所到之处庄稼都遭到破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猪危害防控的建议发文指出,经科学、综合评估,野猪在我国28个省份有分布,数量200万头,已不存在生存威胁,且很多地区数量过高,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

其中,陕西岚皋是饱受“猪害”的地方之一,当地5年内曾发生过10起野猪伤人事件。该县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森林覆盖率80.52%。“野猪拱过后,地里的庄稼基本上就没有了,就像犁地一样,把土刨开了。”当地村民反映,因野猪泛滥,每年种下的玉米、红薯、土豆等农作物都会被野猪糟蹋,甚至导致部分田地绝收。

2021年,岚皋县被确定为陕西省级野猪危害防控试点县,组建了专业捕猎队伍,人犬协同开展猎捕作业,有效降低野猪种群数量。据安康市林业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至2024年,全市共猎捕野猪1713头。

而近日发生野猪伤人事件的勉县,据大河报报道,202411月勉县组织过对野猪的猎杀,进行种群调控,并在去年11月底完成猎杀410头野猪。

野猪频频“肇事”为哪般?

每年三四月份是野猪的繁育期。秦巴生态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孟先生推测,勉县“肇事”的这只野猪可能是发情期求偶失败,被种群赶下山的,在下山过程中可能遇到人受到惊吓。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专家组成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张明海曾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争偶失败或老年公猪一般会单独活动,或长距离奔袭,被称为孤猪,这种野猪攻击性强烈,在与人遭遇后,往往会主动攻击人类。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胡德夫曾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野猪频频“肇事”,首先就是,野猪现在的种群基数很大。为什么野猪数量这么多?这是由于野猪繁殖能力很强,一旦环境适宜,在短期内数量就会剧增。它们每次能产仔2头至6头,有的多达十几头。幼仔出生的头一年中,体重能增加100倍,这种生长速度在脊椎动物中是很少的。而且,野猪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一直到热带,野猪都可以生存;无论山地、丘陵、荒漠、森林、灌丛、草地还是农田,也都会成为它们的家园。另外,野猪的食谱很杂,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包括草、果实、树根、昆虫、鸟蛋、老鼠、青蛙、腐肉,甚至也会吃鹿崽、野兔、鸡鸭等。最后,就是缺少天敌,自然界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大中型捕食者缺失或种群数量稀少,缺少对野猪种群的控制,引发野猪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目前,我国野猪泛滥的26个省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个特征,那就是虎、豹、狼等野猪天敌的数量稀少或缺失。


图源:央广网

胡德夫还介绍,野猪进入繁殖季节,伤人野猪往往是在争偶过程中被赶跑的,或者是受到惊扰,脱离猪群的个体。一般来说,动物在发情期若受到惊吓,性情会变得异常凶猛,常常出现主动攻击周围其他动物,甚至人类的行为。

此外,群居动物一旦离开群体,面对孤单情形,自我保护意识陡增,应激反应强烈,一旦接触人类,往往主动发起攻击。我们观察近期伤人的野猪,往往是经过一定距离或范围的奔袭,误闯入村屯、城镇,甚至进入到居民住宅区,面对与自然环境截然不同的场景,野猪往往行为异常,主动追赶甚至撕咬人类。进入秋冬季,随着秋收结束,野外资源变得匮乏,获取食物难度加大,一些野猪个体,开始进村入户,寻找食物,造成人与野猪发生冲突。


图源:央广网

野猪频繁伤人,该如何应对?

近年来,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许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野猪由于天敌少、繁殖快、生存能力强,许多地区的种群数量迅速恢复,甚至出现暴涨,一些靠近山林的农业区深受野猪之害。

野猪频频伤人毁物,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面对野猪种群数量暴涨,社会治理措施急需跟上,切实把保护野生动物与保障人类发展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野猪种群监测预警。山区和丘陵地区等野猪种群较多的地区,应开展野猪资源和危害情况摸底调查,运用红外技术对野猪等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实时发布野猪致害预警,防患于未然。

积极稳妥开展野猪种群调控。2021年,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野猪危害防控工作的通知》和《防控野猪危害工作技术要点》,提出野猪种群调控密度控制标准为南方丘陵地带2头/平方公里、北方地区1头/平方公里。当监测发现野猪种群密度超出这一控制标准时,应制定防控野猪危害方案,科学确定猎捕限额,有序组织捕杀,遏制野猪种群数量无节制增长,使之控制在合理的标准。但要严格禁止普通民众自主捕猎,防止“一放就乱”。

建立野猪致害补偿机制。有关地区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包括但不限于野猪在内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明确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范围、程序以及补偿标准,对因野生动物的侵袭而遭受损害者给予必要的补偿。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开发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险种,承保区域内因野生动物致害导致第三方伤残、死亡或财产损失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负责救助补偿。在这方面,南京等地已开展有益的探索,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