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历持续贬值 毕业生“上车”更吃力
大学学历持续贬值 毕业生“上车”更吃力
香港大学学历贬值问题日益严重,不仅体现在毕业生收入增长放缓上,更反映在房价上涨与收入增长的失衡中。最新数据显示,从事低技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过去20年间增长近两倍,而大学毕业生的住房承受能力却显著下降。
新青年论坛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学歷贬值的情况下,高技能職位的增長量在近十年快速放緩,從事低技能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人數由2003年的6.62萬人增至2023年的19.4萬人,升幅近兩倍,是歷年新高。在這情況下,大學畢業生在過去35年的住房承受能力顯著下降,以20歲至24歲投入社會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為例,最新一代大學生的月入中位數僅為18,957元,全港樓宇平均呎價佔其收入的60.4%,「上車」仍相當吃力。論壇建議特區政府積極推行產業發展政策,發展高新科技等高增值行業,為年輕人提供向上發展的機會。
新青年论坛引用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楼价和租金指数对比,分析过去35年大学学历劳工的收入和增薪速度,藉此反映不同世代大学毕业生的住屋承擔能力及向上流動情況。研究发现,对比1988年和2023年的35年間,香港整體樓價指數从31.9点升至337.4点,升幅高达957.7%,整體租金指數升幅亦高达230.5%,期內的通脹則从34.7点升至105.5点,升幅为204%。对比之下,整體樓價指數升幅远高于通脹,租金升幅则相对温和。
若将楼价指数拆分为不同面积的单位分类,面积愈小的单位,其呎价以及租金升幅则愈高。以实用面积少于40平方米的单位为例,2023年的楼价指数为366.7,比337.4的全港整体楼价指数高29.3点。这类面积楼宇的租金指数升幅也是各类型单位中最高。
在将新界低于40平方米“上车盘”进行分析,持有大学学位的“新鲜人”(20岁至24岁)置业承担能力不断下降,由1988年时的初入職大學生,当时的楼宇整体呎价相当于其平均月入的22.5%;但新一代(即2023年应届毕业生),呎价已佔平均月入的60.4%。
研究并发现,大学毕业生向下流情况恶化,从事低技能职位的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的66,200人,增至2023年的194,000人。在所有大学学历劳工之中,从事低技能职位的比例亦从2003年的12.4%升至2023年的17.1%,数量和比例均是历年新高,情况不容乐观。
反观高中或以下学历的劳工,近年收入增幅比大学毕业生还要高。在2003年至2023年,经通胀调整后,收入最低的一成、中位数、最高的一成,其间收入升幅分别为37.4%、24.9%及1.5%;但大学毕业生期间却分别录得升18.4%,以及跌3.7%及跌8%,显示大学毕业生薪酬升幅不及较低学历人士。
新青年论坛建议特区政府应积极推行产业发展政策,发展高科技等高增值行业,以增加高增值行业的市场,同时专注在大专院校培养相关理工科人才,令更多大学学历劳工有高科技行业相配套的专业技能,才能吸引各高科技企业投资香港,雇用更多专业人才。
新论坛认为,以上两项政策双管齐下,可有效提高年轻世代的大学学历劳工收入,“香港长年只依赖少数几个支柱产业(如金融、法律等),大家都明白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的道理,推动产业多元化才能让不同专长和兴趣的大学生看到未来的發展机会。”
香港特区政府去年公布的《长远房屋策略》周年进度报告显示,未来十年,香港总房屋供应目标为44万套,其中公营房屋为30.8万套。特区政府已觅得足够土地,可满足未来十年公营房屋的供应目标。但新论坛认为,年轻世代的置业能力仍然受到高企楼价的严重影向,建议特区政府在增加房屋供应时,应对年轻世代制定针对性的住房政策。
(来源:香港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