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现22亿后,黄光裕转战汽车销售
套现22亿后,黄光裕转战汽车销售
1996年便登陆资本市场的国美通讯(*ST美讯),或将成为退市新规实施后的首家因市值退市的公司。
2025年第一个交易日,*ST美讯跌停,市值2.85亿元,连续第14个交易日低于5亿元。按照退市新规,*ST美讯将被强制退市。
国美通讯退市
2025年1月2日,*ST美讯的股价连续第八个交易日跌停,股价跌至1元/股,市值仅为2.85亿元。而沪深交易所于2024年10月30日开始实施的新规规定,沪深主板A股公司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总市值低于5亿元,将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
事实上,*ST美讯的市值问题早在去年12月13日就已出现。当日,公司股价跌停至1.73元/股,市值首次跌破5亿元大关。此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连续14个交易日的市值均低于5亿元。
即便在剩余的6个交易日中,公司股价全部以涨停收盘,市值也无法重返5亿元的标准线,或将成为退市新规实施后的首家因市值退市的公司。
除了退市问题,*ST美讯的业绩和内控状况也令人担忧。自2018年以来,公司连续六年陷入亏损状态。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达到3116.39万元,净资产已为负值。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ST美讯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2020、2021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20年非公开发行构成欺诈发行,公司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于2156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处以170万元至300万元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交易所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经过进一步核实研判,认定黄光裕是国美通讯实控人。
套现22亿元
作为*ST美讯的关联公司,国美零售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国美零售自2017年以来便陷入了连续亏损的困境。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国美零售在7年半的时间里净亏损超过了530亿元。
特别是在黄光裕回归后的3年半里,国美零售的净亏损更是超过了388亿元。黄光裕,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在减刑获释并回归国美零售后,曾一度给市场带来了希望。他信心满满地表示,要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然而,现实却远非黄光裕所愿。从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国美零售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持续下滑,分别为-62.7%、-96.29%和-59.22%。到了2023年底,国美零售的营收仅剩9.22亿元,与2016年相比下滑了98.82%。
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国美零售的门店数量也锐减至565家,与2021年巅峰时期相比下滑了86.53%。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148%,早已资不抵债。这一系列的困境,使得国美零售的股价也一落千丈。在港股市场上,国美零售的股价已经达到了“真·用小数点计算的地步”,市值更是惨不忍睹,不足10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黄光裕在回归后开始了逐步减持国美通讯股份的操作。从2021年12月开始至2024年2月8日,黄光裕减持次数高达44次,累计套现超过2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他的持股比例也从60.98%一直降至10.96%,几乎可以说是“清仓式的减持”。
卖车新势力
眼看着卖家电无法力挽狂澜,黄光裕又开始卖车了。在2024年的尾声,国美集团宣布进军汽车经销商行业,并推出了全新的“国美车市”平台,旨在以全新的模式卖车,成为“卖车新势力”。
12月28日,国美车市战略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京隆重召开,黄光裕亲自站台,宣布国美将全力以赴地参与到汽车流通领域的变革中来。他明确表示,国美不是要造车,而是要通过优化整合汽车流通环节,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卖车模式。
按照规划,国美车市将打造全国首家大规模的汽车自媒体直播销售中心,通过直播销售为核心的线上智能化引流运营体系,快速链接优质的汽车内容生产资源和传播资源,形成规模化、有影响力的线上汽车营销渠道。
同时,国美车市还将建设线上先进的二手车拍卖信息系统和二手车出口交易大数据库,以及线下全链条整合的实体出口拍卖基地,打造全国首个专业高效的二手车出口拍卖平台。
这一战略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7年,国美零售就曾尝试将汽车业务引入门店,虽然当时仅推进了8个月就低调终止,但黄光裕并未放弃对汽车业务的拓展。去年5月,国美在北京设立了汽车体验馆,进行了一次试水。如今,随着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亮眼表现,黄光裕再次看到了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美车市整合了导航平台、电商垂类平台及MCN机构等多个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全新的卖车模式。黄光裕表示,虽然绝对赢的事没有把握,但通过努力,赢面还是比较大的。
曾几何时,黄光裕重返国美时豪言“18个月恢复市场地位”,让投资者满怀期待,最终却事与愿违。而今,黄光裕转战汽车销售,其成败或许无需18个月,很快就能见真章。
致力为读者提供深度、精彩、独到的财经内容
合作联系:clgfsh@163.com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网络新闻等。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鋭观财经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