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元改造计划获批!首都机场升级航站楼,资源瓶颈有望实现大突破
16亿元改造计划获批!首都机场升级航站楼,资源瓶颈有望实现大突破
新冠疫情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至今余波未了。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下称“首都机场”)作为全球重要的航空枢纽,在疫情影响下持续亏损。2019年实现24亿净利润后,从2020年到2023年连续四年亏损,总额高达94亿左右。
在全民航业快速复苏的背景下,首都机场的复苏之路似乎并不算顺畅。虽然在2023年实现旅客吞吐量5285万人次,同比增幅达到4000万人次左右,但仍在较大压力下经营。为应对这一情况,首都机场启动了升级改造计划。
全面升级
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都机场总经理韩志亮在4月23日的国航新航线发布会上透露,首都机场计划将总面积十万平米的T3D航站楼改造成为国际、国内共用的可转换航站楼。T3D航站楼于2004年开工建设,2008年2月启用,总面积近百万平米,当时是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改造项目总投资近16亿人民币,资产配置已接近50%,并得到边检和海关等相关方的大力支持。首都机场海关关长段凯表示,改造后的T3D将成为世界上首座国际国内航班廊桥可切换、旅客同楼可转换的单体航站楼,旅客将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中转服务。
此外,首都机场还计划将T3航站楼国际、国内安检区域调整至T3航站楼4层,以方便旅客过检。航班靠桥率问题也将得到改善,桥位资源分配系统将从每小时分配一次提升至每20分钟分配一次。
发力国际
在升级改造的同时,首都机场与基地航司国航一起,加快重建航线网络,尤其是国际航线网络。国航宣布将自4月28日起,陆续新开北京-利雅得、北京-达卡航线,复航北京-马德里-圣保罗、北京-马德里-哈瓦那航线,航线网络将重新覆盖至全球六大洲。
2023年,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1.9%、93.9%。其中国内客运又明显好于国际客运: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约5.8亿人次,同比2019年已经实现整体增长1.5%;但国际/地区航线预计完成旅客量运输量仅为0.36亿人次,同比2019年水平显著下降了58.4%。
首都机场方面也表示,目前国际航空市场正在加快恢复,预计2024年国际及地区航班量将超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将超1500万人次。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