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6law.cn/laws/2494446.aspx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是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适用对象、构成要件、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介绍除斥期间的一般时长和相关规定。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存在区别:

  1. 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主要适用于请求权,例如债权请求权。当债务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未提出抗辩,法院将不支持其主张,债权人的胜诉权将消灭。而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如撤销权、解除权等。一旦除斥期间届满,权利本身将消灭,例如合同撤销权过期后,合同将成为不可撤销的合同。

  2. 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需要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和权利继续不行使之事实状态。而除斥期间只需要一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

  3. 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的届满并不导致权利本身消灭,只是消灭附着于权利上的胜诉权。而除斥期间的届满将导致权利本身消灭。

  4. 期间起算点不同: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权利之日起开始计算。而除斥期间则从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5. 期间是否可变不同: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可以因主客观因素而中止、中断或延长。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受中止、中断或延长的影响。

  6. 法院是否可依职权主动适用不同:诉讼时效的经过需要经享有时效利益之人为主张后,法院才能适用。而除斥期间是否经过,法院应依职权主动调查并适用。

综上所述,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在适用对象、构成要件、法律效力、期间起算点、期间是否可变以及法院是否可依职权主动适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这些区别体现了两者在保护权利方面的不同侧重点和价值取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除斥期间一般多久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在此期间内,权利人如果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该权利在法定期间届满时将会消灭。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如撤销权、解除权等。

关于除斥期间的时长,法律上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根据不同的权利性质和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一些常见的除斥期间包括:

  • 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一般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如果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权利将会消灭。

  • 解除权的除斥期间:通常也会设定一定的期限,具体时长取决于合同类型、解除原因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除斥期间是法定的,不能通过约定来改变。也就是说,当事人不能通过协议来延长或缩短除斥期间。

  • 除斥期间一般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存在之日起计算。如果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则权利将会消灭。

综上所述,除斥期间的时长因权利性质和具体情况而异,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为了避免权利丧失,权利人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及时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同时,也需要注意除斥期间的起算点和计算方法,以免错过行使权利的机会。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