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行业研究】汽车金融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行业研究】汽车金融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ond/2025-01-15/doc-ineezwyx7756519.shtml

2024年,在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增长的拉动下,我国汽车产销量维持增长趋势。但传统燃油汽车市场景气度下降,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增速持续收窄。展望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快速增长,车企竞争也将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残值认定和处置难度依然较大。未来,随传统燃油车保有量减少,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总体仍将持续收缩,股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较强的汽车金融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得到提升,但资产质量能否得到较好控制仍有待观察。

汽车金融行业回顾

2023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增长的拉动下,我国汽车产销量维持增长趋势。

2021年,国内汽车产销量结束三年连续下降的趋势,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2022年,受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冲击,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2023年,在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增长的拉动下,我国汽车产销量维持增长趋势,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0%。2024年以来,汽车出口和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对汽车产销量增长贡献显著,2024年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

在传统燃油汽车市场景气度下降、产销量增长疲软的背景下,受整车厂汽车产量下滑、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以来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增速持续收窄。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结构以零售贷款为主且占比持续增长,经销商贷款占比逐年下降。近年来,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规模持续增长,不良率水平有所波动。得益于相对灵活的贷款核销政策,汽车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质量维持较好水平。汽车金融行业融资仍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金融债券以及金融机构借款为主。汽车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基本能够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短期内的资本补充压力较小。

汽车金融是促进汽车流通与销售的关键环节,金融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是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维持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汽车市场景气度下降、产销量增长疲软给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带来了挑战。2020-2022年,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车辆分别占我国汽车销量的26.79%、25.93%和22.37%,经销商批发贷款车辆分别占我国汽车产量的16.98%、15.76%和13.45%。

2023年,汽车金融公司全年累计发放的零售贷款车辆636.85万辆,发放零售贷款金额超5417.06亿元。其中,新车贷款车辆为543.04万辆,占2023年全国汽车销量的18.04%,发放新能源汽车贷款车辆165.63万辆,贷款金额1423.04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同比增长42.93%和44.32%。同年,汽车金融公司全年累计发放经销商批发贷款车辆349.06万辆,新发放批发贷款7639.33亿元,占2023年全国汽车产量的11.57%。受整车厂传统燃油乘用车产量下滑、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金融公司贷款渗透率有所减少。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汽车制造业行业格局正在逐步发生转变。截至2023年末,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为9648.18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2.46%。

从业务结构来看,零售贷款仍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重点。截至2023年末,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7466.2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92%,占贷款总额的85.38%。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1653.3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7.99亿元;二手车贷款余额为621.8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9.92亿元;汽车附加品贷款余额为317.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51亿元。同年末,经销商贷款余额为1166.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0%;融资租赁余额为111.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00%。

汽车金融公司资本补充方面,2021-2023年,各年分别有3家、1家和3家汽车金融公司完成增资,各年合计增加的注册资本金额分别为56亿元、60亿元和48亿元,各年末汽车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1.79%、23.31%和24.57%。融资方面,各年共有8家、2家和5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总发行规模分别为270亿元、70亿元和133亿元;共有17家、17家和15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47单、44单和38单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规模分别为2412亿元、2167亿元和1800亿元。

汽车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质量维持较好水平。近年来,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贷款增速高于资产规模增速,汽车金融公司不良率有所波动。2021-2023年末,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3.41亿元、64.13亿元和50.64亿元。得益于以抵押贷款为主的业务结构和首付比例限制,汽车金融公司贷款核销政策相对灵活,整体资产质量表现各年均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汽车金融行业发行债券的主体共计6家,存续债券的发行主体共计10家,主体信用等级全部为AAA级,期间行业内1家发债主体信用等级调升至AAA级。

2024年末,汽车金融行业在公开发行债券市场有存续债券的发行主体共计10家,主体信用等级全部为AAA级。

2024年,行业内1家发债主体信用等级调升至AAA级。

2024年,共6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12单金融债,总发行规模为178亿元,期限分别为2年期和3年期。其中,债券期限为3年期,发行时主体信用等级为AAA级和AA+级的利差均值分别为56.72BP和54.02BP。债券期限为2年期,发行时主体信用等级为AAA级的利差均值为47.13BP。

汽车金融公司存续发债主体财务表现

从存续发债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情况看,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开展情况与汽车销量和金融渗透率关联紧密,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变化主要受股东方品牌汽车销量以及金融渗透率波动所致。从业务结构来看,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结构相似,汽车金融公司更侧重于零售贷款业务。在销售渠道方面,汽车金融公司主要依托股东方营销渠道,均形成了在全国范围的渠道布局。在品牌的横向布局上,汽车金融公司较集中于股东方品牌,仅有少数汽车金融公司市场化程度较高,非股东方品牌业务占比较大。

从资产质量情况看,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抵押贷款占比高,违约贷款计提、核销、处置模式相对成熟,总体资产质量较为稳定。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规模、不良贷款率以及贷款逾期情况略有波动,但整体可控。

汽车金融公司主要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金融债券进行直接融资,负债结构仍以金融机构借款为主。从资本充足率情况看,汽车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监管要求,短期内的资本补充压力较小。

从盈利情况来看,汽车金融公司与服务品牌销售量关联度高,大部分汽车金融公司营收维持稳定增长,净利润波动主要受当年拨备计提影响。

汽车金融行业政策

2024年2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指出,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管评级包含公司治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及信息科技管理六个要素。办法的出台为汽车金融公司分类监管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防范机构风险,推动汽车金融行业稳定、规范发展,提升汽车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24年2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制定该办法是为全面评价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实施分类监管,促进汽车金融公司稳健经营和规范发展,逐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管评级要素包括公司治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科技管理等六个部分,满分为100分,各部分权重分别为10%、10%、35%、20%、15%、10%。监管评级指标由定量和定性两类评级指标组成。评级指标得分由监管人员按照评分标准评估后结合专业判断确定,评级要素得分为各评级指标按照指标权重汇总形成,评级综合得分按照各评级要素权重汇总形成。在评级综合得分的基础上,根据评级调整事项对评级级别和档次进行调整,形成监管评级结果。具体各项要素的评分标准及原则未公开披露。

自2020年7月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先后发布对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集团财务公司监管评级方法。相较于其他监管评级办法,办法专设专业服务能力评级要素,突出强化汽车金融公司专业能力建设的监管导向,引导汽车金融公司坚守专营专业消费信贷功能,围绕服务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提升专业金融服务能力。

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从优到劣分为1-5级和S级,其中1-3级进一步细分为A、B两个档次。汽车金融公司出现重大风险的,直接划分为5级。监管评级结果数值越大表明机构风险越大,监管关注程度更高。处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等情况的汽车金融公司经监管机构认定后直接列为S级,不参加当年监管评级。

监管评级结果反映汽车金融公司经营状况、专业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程度,亦是作为监管机构制定及调整监管规划、配置监管资源、采取监管措施和行动的主要依据。此外,监管评级结果也作为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分级分类监管的审慎性条件,即监管评级结果框定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开展的业务范围。根据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在深入分析风险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监管机构将制定每家汽车金融公司的综合监管计划,明确监管重点,确定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督促汽车金融公司对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整改落实情况。

2023年8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修订发布,在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强调以风险为本加强监管,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落实对外开放。本次《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的出台为全面评价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提供依据,有助于监管合理配置资源,实施分类监管,促进汽车金融公司稳健经营和规范发展。

2024年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调整了对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的最高发放比例,此前政策对两项贷款的限制分别为80%、85%。

2024年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此前政策对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的限制分别为80%、85%。

汽车金融行业信用展望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快速增长,车企竞争也将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残值认定和处置难度依然较大。未来,随传统燃油车保有量减少,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总体仍将持续收缩,股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较强的汽车金融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得到提升,但资产质量能否得到较好控制仍有待观察。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更多企业的入局,以头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围绕价格、产品和技术的竞争仍将持续。新能源汽车车型、电池权属认定差异、市场规则和标准缺失以及车辆流动性较差等因素使得目前新能源汽车残值评估难度仍然较大。在价格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仍难以把控相关业务风险。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相关文章提到的汽车金融公司参与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实践中,除部分汽车金融公司和商用车领域外,直接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业务仍然较少。具体案例包括上汽通用汽车金融通过精准客户画像和定制化产品,针对以旧换新的客户,提供“旧车余值可抵首付,月供还款不增加”的汽车换新专项金融配套方案;福特汽车金融、比亚迪汽车金融、一汽汽车金融等对资质符合要求的客户提供免抵押登记政策;奇瑞汽车金融综合新能源汽车消费场景及不同人群购车需求、借款人资信等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投放新能源长期限产品、新能源中高端产品等;广汽汇理汽车金融为满足新能源客户对用车权益的需求,推出网约车司机专享灵活还款产品和延保客户权益产品;吉致汽车金融推出新能源汽车零售业务全品牌0首付售后回租产品,同时部分品牌推出直销渠道金融产品降息政策等;东风汽车金融基于新能源汽车客户多元化的用车需求,为客户提供单独购买智驾升级包等新能源汽车附加品的后市场金融支持,并与汽车品牌APP直连,实现购买支付全线上化便捷流程;三一汽车金融和重汽汽车金融专注商用车领域,开展新能源牵引车、自卸车、搅拌车等车型的贷款业务,三一汽车金融同时推出换电站、动力电池等配套附加品贷款业务等。

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残值认定标准落地和处置流程完善之前,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仍将随传统燃油车保有量减少持续收缩。股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较强的汽车金融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得到提升,但资产质量能否得到较好控制仍有待观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