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其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也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沈从文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于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至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在北京病逝。
沈从文的创作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另一类以都市生活为题材,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他笔下的乡村世界与都市社会形成对立互参的格局,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则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下得以显现。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哲学思辨,构建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体现了他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使得他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而奉献的一生。他的文学作品如《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其作品被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入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沈从文一生著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其代表作。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思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原文来自fflzw.com